央广网贵溪1月19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李杨 李加)“今天午餐供应的是手撕包菜、米粉蒸肉、淮山炒肉…… ”工作人员边报着菜名,边把热腾腾的菜端上餐桌。屋外山风凛冽,屋内却温暖如春,江西贵溪市冷水镇冷水村村民徐金凤与40名老人分坐在圆桌前闲话家常,等着工作人员分餐。
自儿女外出打工后,徐金凤就成了留守的空巢老人。她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老家不舍,所以不管孩子们怎么劝说,她都拒绝去城市生活。如此一来,她便和家中的电视机“朝夕相处”,生活枯燥单一。由于身体状况不如从前,有时候生火做饭也成了麻烦事。今年1月,冷水村及云梦山社区共同的互助养老中心落成,更多像徐金凤一样的农村老人找到了能吃好饭、能聊会天的“幸福之家”。
贵溪市冷水镇冷水村互助养老中心(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家”内设有厨房、餐厅,由专人担任管理员,用餐人群为年满65周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按每人每天10元左右标准收取费用,分别按长期、临时用餐等类型进行灵活管理。同时根据老人们的需求,设置了棋牌、手工等兴趣小组,为老人提供了集养老、娱乐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除了硬件设施,农村互助养老中心还有一个“隐藏功能”,激发了农村老人的“互助因子”。农村留守老人多且居住分散,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与之不匹配,为了更好地服务高龄、独居、患病等重点老人,该镇鼓励居住较近的老人们互相“结对子”,除了家务打扫可以搭把手,遇见难事和心结,也多了几个“家人”可以倾诉。自从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徐金凤每天都过很惬意,不仅省去了烧饭的麻烦,还能去找“家人”串串门,或是到“幸福之家”消磨时间。
贵溪市冷水镇冷水村“幸福之家”(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据悉,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贵溪市多部门协作,多措并举,将农村互助养老幸福之家工程落细落实。该市财政按每个点一次性补助基础建设经费5万元,正常运营且验收合格的每年补助运营经费2万元。乡镇为幸福之家提供场所建设、改造、启动所需资金,并鼓励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结对子、多对一等方式帮扶,鼓励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群体为微小企业代加工零器件,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补贴自身开销及幸福之家运营经费。
同时,贵溪市全面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有机整合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养老服务机构、村卫生服务中心(站)与空巢独居老年人,形成新型的“家庭”关系。根据群众需求,按照“低成本、可持续”要求,建立农村困难老人日常探视、定期巡访、结对帮扶三项制度,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提供长效的主动上门服务,力所能及地为农村老人提供关爱扶助等服务。有条件的互助养老幸福之家成立了党小组,设置了党建宣传栏,营造了良好的党建宣传氛围,及时向老人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让他们看到党的旗帜、听到党的声音、体会党的温暖、参与党的活动。
目前,贵溪市农村已有178个“幸福之家”投入运营,覆盖全市18个乡镇、174个村,15650名老人得以享受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音、不离乡情,就近互助抱团养老的格局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