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之际,朋友圈便开始了总结加新年展望的刷屏了,大意都是过去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是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20已翻篇,是与非、成与败,欢乐亦或是悲伤;生死离别,砥砺前行,满载着全人类前所未有的休戚与共、同仇敌忾,皆已成过往……2021,我们来了……
新年伊始,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新的目标和愿望?经历了过去的特殊的一年,你是否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毕竟那个讨厌的叫什么冠的家伙也没有留在过去,而是跟我们一起跨了年……
疫情之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疫还得抗,生活也还得继续。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追求更完美的人生,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更完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笔者的答案:2021,愿你我像中国人一样赚钱,像法国人一样享受生活……
为什么呢?既然把两个国度的人们单挑出来,就必然绕不开他们各自的民族特性和文化。
先来看看新时代中国人的共同点。
(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科技催生新的行业和职业。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AI和数字传媒时代的到来,中国的许多与互联网和通讯业相关的巨头企业纷纷走向世界舞台的前端。电子商务乘上互联网金融和电子货币交易的双翼,以海啸之势,颠覆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同时,新的职业和岗位也不断涌现出来,如: 数字化管理师、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中国企业善于把握商机、顺势而动,中国民众不分年龄段,基本都很乐于接受和学习新事物,并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才智和能力。
一时间,自媒体和个人网络营销平台风头无二,很多直播带货主播的迅速走红和个人品牌的成功打造,如李佳琦、薇娅、李子染等,带火了抖音、头条、百家、小红书等各种自媒体平台,更是将自媒体和个人网络营销推向了“人人都可自媒体,全民皆是主播”的时代。
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将吃苦耐劳作为一种美德来传颂,先苦后甜更是一种人生信条。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中国人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法国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八九十年代就来到了法国,以在巴黎的温州人、青田人居多。他们空手起家,奋力打拼,早年就在法国立稳脚跟。同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巴黎“中国城”和华人华侨民间商会、协会。
在海外,中国人勤劳、能吃苦,能赚钱的特点也是声名远扬了……
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也是是令人唏嘘的。陪写作业,送娃上补习班、兴趣班都是日常。买学区房,为照顾孩子饮食起居而夫妻分居也并不少见。而这种牺牲自我成就孩子的做法,在90年代第一代美国华人移民身上可谓达到了极致!大家应该还记得2019年的花样滑冰世锦赛上,清一色的年轻亚裔面孔吧?其中分别获得冠军和季军的两个少年——陈巍、周知方的成长经历之相似性也曾引起国内、华人届的嘱目和热议。
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从金钱到精力,可以说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两个少年的母亲,都为了孩子放弃了对个人的事业和生活的追求,甚至不惜与配偶长期两地分居,千里迢迢,独自开车带孩子奔波在求学、训练的路上……
(三)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仍根深蒂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老子给儿子盖房娶媳妇的老传统,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房、车是婚嫁的标配。结婚生子以后,还有来自育儿和赡养父母等的方方面面的压力和责任。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不管经济条件允不允许,也要举债买房、买车,把自己变成房奴、车奴……如此这般,也势必会降低生活的质量。
(四)加班是常态,很多人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
2019年,在网上盛传的“996”的工作制度曾引起热议。虽然“996”不是公司强制工作制度,也违反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但事实上,很多企业都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变相要求员工加班,而且有的连加班费也没有。例如,某些线上教育品牌,就以完成业绩考核为杠杆制定员工工作任务。而员工为达成工作目标,就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一周七天,除了吃饭、睡觉,其它时间都在线。
当代法国人:
(一)法国人拥有“天生的”傲娇和浪漫文艺气质。
勇武好斗的高卢人血统,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地理位置,欧洲崇尚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开放、多元化的文化历史特征,赋予了法国人“与生俱来”的小傲娇和浪漫情怀。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是法国人的骄傲,法国葡萄酒也是其一。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都有自己不错的葡萄酒品牌,为什么只有法国葡萄酒仍然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其实原因很简单,法国葡萄酒的酿酒师们不愿改变自己的传统酿酒技艺和文化,去迎合消费者。
一副懂我的人自会懂我的架式,你说傲娇不傲娇?不过,也正是这种对古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执着,成就了法国葡萄酒的前世今生。
我工作,不光为了工作而工作。疫情期间,法国出现了“出租高配个人办公场所”的业务。因为疫情,法国人需要居家办公。一些业主,为满足客户对办公环境更高的要求,而开展了个人办公场所租用业务。
这些物业既拥有高端办公设施配置,又提供足够的卫生安全空间,或有湖光山色,或有海滩风景,好不惬意!居家办个公就是了,还要整得这么“浪”,是不是很法国呢?!
(二)高福利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法国普通人的生存压力相对小一些。
除了个人医疗基本保障之外,法国政府还给予生活困难的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补助、生育补助,对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而正是这种较高的社会福利和优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因为生存压力小,有的人就会安于现状,好逸恶劳,尤其一些贫困家庭和外来移民家庭;而那些拥有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中产以上阶层仍然延续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生活模式。也就造成了有钱的愈有钱,穷的还是穷,阶级固化很难打破。
(三)讲究独立和自我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法国普通家庭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可以更好地规划家庭财富和愿景。
在法国,买房、买车不是一个生活的要件,更不是婚姻的砝码,只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的水到渠成。
法国的公立教育是免费的,强制义务教育的年龄是从3岁至16岁,对应的是从前龄前到高中的教育时期。
法国有孩子的普通家庭不必为下一代的生活考虑过多,父母没有给孩子买房、带孙辈的“使命”,将来孩子成年后也没有法律规定的赡养父母的义务。
建立在退休金和国家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上的养老方式,具有多样化和社会互助性,以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
那么这样一来,法国家庭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规划自己家庭的将来和享受家庭美好时光。大部分法国家庭每年至少会规划一到两次家庭旅游休假。
(四)无论钱多钱少,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和当下。
法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我并不一定比你有钱、富裕,但我并不觉得我低你一等。个人生活在自己感觉舒适的圈子里,不必去取悦任何人,所以人际关系也没那么复杂。
之前,有一个在法国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老公是法国人,夫妻二人回中国生活已有大约一年多的时间了。她曾在朋友圈里谈到回国以后,面对中国式人际关系的各种五味杂陈。她说,在法国,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相处起来也很简单、轻松。
笔者赞同她的观点,因为之所以会有这种体会,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国主流的个人价值观并不在于将外在的修饰和包装作为一种个人身份和财富的标榜。
公共假期,就是休假,不谈工作!劳工法保护员工的休息、休假权益不受侵犯。商店周日几乎全部关门,营业最晚的超市平常也是晚八点关门。如果不按规定时间营业或随意增加营业时间,老板是要被处罚的。此外,假如有不知趣的老板在假期给你打电话谈工作,你是有权拒听电话的!
你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体制下,不同国家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也有其共同之处。那有读者就会问了:如此迥异的人生态度和观点,又有其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你能把两种人生揉成一种吗?
答:有何不可?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出处,却能决定我们想要的人生态度。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唯以善我身。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村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被缩短,我们在接收到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输出我们的文化价值,“tiktok ”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人的一生很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活本不易,又何必给自己再加一些枷锁?没有那么多应该和必须,你谁也不欠,你只欠自己太多!这世上除了生死和健康,其它都是浮云——这是过去的一年带给我们最大的醒悟……
所以,新的一年,请在该工作的时候就投入地工作,像个勤奋的中国人那样;该休息的时候,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像个傲娇的法国人那样!
文章内容为原创。小伙伴们如果对笔者的分享感兴趣,动一下小手指轻轻点一下关注哦。如果有什么疑问和建议也可以留言给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