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相同条件下,为什么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休工资相差那么多?
是这样的,同等条件下,像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相差比较多,这是有原因的。
比如说养老金替代率方面,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替代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企业退休职工的替代率也就是50%左右。
即便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需要跟企业职工一样去缴纳社保,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还有配套的职业年金收入,作为补充性的养老金,这等于要比企业职工额外多了一份收入。
此外,事业单位人员在社保缴费上,但是按照自己的工资水平来缴纳的,而企业职工,不少是按照社保缴费下限来缴纳的,这也导致双方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等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事退人员跟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养老金上涨过程中,还会进一步拉开差距,确实是现实存在的。
还有人问到,感觉养老金越涨差距越大,有人提议高于5000的不再上涨,合理吗?
是这样的,养老金在这些年的持续上涨中,也让不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进一步拉开了,因此有人提出养老金在达到一定金额后不应该再上涨了。不过这样的想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首先是养老金的上涨,所有退休人员都会参与的,因为这本身是基于物价上涨等因素来正常调整的,保障养老金本身的保值增值,如果不让一些退休人员上涨养老金,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养老金收入变相会贬值,这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其次养老金都是根据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等来计发的,养老金高的人,也是付出了相对较高的成本,如果因为达到5000元以上的养老金,就不能上涨了,对他们也是不公平的,也不会激励其他参保人去积极参保,最终也不利于社保基金的稳健运行。
其实现在养老金调整已经将挂钩调整、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结合在一起,既有激励,也体现了公平因素,而且一些地方在具体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也会适当微调,比如北京,对养老金采取控高提低,而不是一刀切,反而更具有可行性。
按最低标准交社保15年,退休后的养老金会有多少?够生活吗?
工作14年,社保个人账户只有4.5万元,这是什么样的水平?
55岁60岁以及65岁,可以一次性补缴社保吗?为什么有人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