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年人去儿女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去儿女家帮助带孩子做家务,这是以奉献为主的一种行为,另一种是老年人干不动活了,身体也不行了,住到儿女家儿女对其进行照顾,甚至是护理,这样的是老人去儿女家养老了,介于两者之间的也很多,有的是能干活,干活干得不多需要养老为主,还有的是老头有病,不能干活,老太太身体好,还能带孩子做家务,也有老太太身体不好,老头身体好能干活的。所以说老人到儿女家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不能简单地说应不应当给生活费,有的老年人有养老金,有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没有养老金的,从哪里出生活费,这都是问题,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就不错了,绝不能千篇一律的提出老年人到儿女家给不给生活费的问题。
我们可以分析几种常见的情况,来说明给不给生活费这样的问题。
第一种是老夫妻二人退休时间不长,在自己家居住可以打工赚钱,因为到儿女家带孩子做家务,帮助料理各种事情,被动到儿女家生活的。我认为,这样的老年人是以给子女干活为主,不是自己要到儿女家来养老的,如果他们在自己家去打工,不但不需要向外出钱,而且还有他们的收入,由于到了儿女家耽误了自己赚钱的机会,还要在这里给儿女生活费,心中就不平衡,无论他们自己有多少养老金,愿意给儿女就给一些,不愿意给的也可以不给。不能耽误了自己挣钱,这边儿干着活省着保姆,还要自己掏生活费,我以一个退休老年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心甘情愿拿钱的,那是自己愿意!不愿意拿钱的没有任何毛病,省保姆费的钱要比生活费多得多,无论家庭关系和睦相处还是比较复杂,都是应当讲理的,不能让老年人出力干着活,耽误着自己在家里挣钱,到这里还得往外拿钱,你们大家说我说的这个在不在理。
第二种情况就是老年人家在农村生活本来可以种地养活自己,但是由于为儿女看孩子,做家务,为儿女省家庭保姆钱,放弃了自己在农村种地,到儿女家帮助看孩子,做家务干零活,有的家中的地租出去了,但是也租不了多少钱,有的是借给亲属家去种了,到年底时能给一些粮食,无论怎么样,这样的老年人到子女家来奉献本身不挣钱,又耽误了自己的收入,哪有什么钱在子女交交生活费呢,为子女省了保姆的钱,保证子女家中两口子都能去上班挣钱,儿女家里没有后顾之忧,保证不用保姆支出的钱,这样生活就能好一些。客观上决定了这样的老年人在儿女家是没有钱交什么生活费的,我在上海浦东这里去接送外孙就遇到很多这样的农村人,他们本身拿不出钱来交生活费,如果儿媳非要交生活费不可的话,他们只有转身,回家去种自己的地了。
第三种类型是花钱奉献型老年人。有一些退休的老年人来到儿女家,无偿地把老两口的养老金都拿出来花销,先前在孩子结婚买房子等大事上已经把家中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在儿女教继续花他们的养老金,因为儿女们刚刚参加工作自己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还需要老年人用养老金继续帮助他们,这就不是简单地交生活费问题了,是吧,养老金都奉献给了儿女家。详细的花销就不说了,只要在儿女家生活的老年人都有深深的体会,按照老年人的话说都是自己的孩子还分什么你的,我的,有钱花就行,如果自己留着钱不花,哪一天突然没有了,那些钱孩子们都是捡的,谁也不领情道谢,还不如现在痛痛快快的该花就花吧。这样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心态比较好,都想开了,实际生活当中,也是家庭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天天乐乐呵呵没有什么生气的事儿,所以花钱心里也高兴。
第四种是纯养老类型的。我现在还没有发现老两口都身体不好,动不了了的家庭。多少能干活,至少一个老年人能动,另一个老年人需要照顾的也有,他们有的有养老金,有的没有养老金,多数有养老金的,在儿女家养老的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支出自己的生活费的,现在看还没有有钱的在儿女家真正养老不交生活费的。有的农村老年人确实没有收入来源,以前有些积蓄也为儿女办事花得差不多了,他们就没有办法向儿女交生活费了,不过这样的人还是用自己的劳动、辛勤付出做出了贡献,有的人看到儿女家生活困难,又基本不需要自己在这里带孩子料理家务了,就回到家乡去了,最近就有几个老年人回到了自己家乡,他们和这里老年朋友告别的时候都说儿女家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儿,他们以后就不来了,就在家乡生活养老了。
顺便也说一嘴,有些儿女在上海挣钱比较多,不但不向老年人要生活费,还每个月给老年人一些零花钱,有的老年人回到家乡去了,他们的儿女还在一年当中给几次老年人的家用钱。那些向老年人要生活费的家庭,多数都是家庭不太和睦的家庭,或者是儿媳和婆婆关系紧张的家庭,多数家庭和谐团结,关系融洽的,都不在这个问题上斤斤计较,很少有人提出老年人要交生活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