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诞生很多新概念,在我们的身边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但是,你听说过“共享奶奶”吗?
成都市某社区从2019年暑假开始,就推出了一个名叫“共享奶奶”的项目,项目目前有20余名老人,这些老人平时的工作就是帮忙照顾那些因家长工作繁忙而缺少陪伴的孩子。共享奶奶要按照社区的分配,按时接自己负责的孩子,然后陪孩子做功课、玩游戏、阅读、吃晚饭,完全承担了家庭中“奶奶”这个角色的要做的事。在“共享奶奶”项目中,老人和孩子实现了双赢,老人弥补了平时的空虚,孩子们也得到了照顾。
看到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让人感觉好温馨。这一切真的像极了我们七零后、八零后小时候在村里生活的情景,无论是谁家的孩子,如果家人不在,都可以在邻居家吃上一口热乎饭,甚至睡上一晚。而现在呢?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小格子里,回到家第一时间是把门关紧,防止孩子乱跑,防止有图谋不轨之人进入,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和邻里之间互动来往。而家庭里的中年人都顶着车贷、房贷、养老育小、看病的经济压力,拼命地压榨自己的时间,能陪伴老人和孩子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听不少同龄人说过,“现在好好挣钱,将来不给孩子添负担,争取给自己找个好点的养老院”,可自从我家旁边开了一家老人幸福院后,我就再也不信这个观念。每逢我们的传统节日,都能看到老人们在门口坐成一排,等待着家人来接,可总有那么几位老人,怎么都等不来家人,泪眼婆娑地看着别人离开。那一刻的心酸,我永远都不想体会。
除了老人,我们最亏待的还有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他的双眼中总会闪现对爸爸妈妈的期待,期待我们抱一抱他,期待我们多陪他玩一会,期待我们参与他的每个重要时刻。但是,真正做到这些的父母多吗?我们总会说“等一会”,或者“妈妈这会很忙”,可是等着等着,孩子就在突然间长大了,再当我们重新注视他们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变了模样,他们长大了,而且他们沉默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所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家人,我真的没时间”,但是,你做的一切真的是父母和孩子需要的吗?千万莫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童年缺失父母的爱和陪伴。那么,为了更高效地陪伴老人和孩子,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合理规划时间,在日程本上为老人和孩子预留出位置。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有多忙?想必大家对此都略有知晓。但是,当有记者问,“带娃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哪个更重要”时,他回答:“我洗碗很厉害,但是做饭不太行。所以,我家各有分工。”所以,想必大多数人绝对没有比尔盖茨忙碌,只要我们规划好时间,肯定能在日程本上留出老人和孩子的位置。
规划好时间,需要一些经验和技巧,而一件事做或者不做,则全靠的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当没时间不能成为你家庭位置缺失的借口时,你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奔赴家人。只要对老人和孩子内心有爱,那么一旦我们有时间,就一定能够付诸行动,给他们更多的爱和陪伴。
二,陪着≠陪伴,爱更需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
作为全职妈妈,我每天都陪着孩子,一路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有一天我儿子却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停下来一下,陪我一会?”我顿时懵了,原来我的所谓陪着孩子,绝非孩子所需要的陪伴。我大多数时间只是在做家务、学习、玩手机的同时,看着他们以保障他们的安全而已,而没有参与孩子的游戏,更别提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的情景,也会发生在我们每次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时刻。父母辛苦准备了一桌饭菜,电话催了一遍又一遍,我们终于到家了。然后开始吃饭,当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儿时记忆中的饭菜时,父母只是默默地看着我们,怕耽误我们吃饭。吃饱了、喝足了,父母去收拾碗筷,我们则每人拿着一部手机,顺带看会电视。然后,等父母收拾完,也是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了。
何为陪伴?《朗读者》中说,“陪伴意味着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因此,陪伴首先是给对方时间;其次要有温度,让每一秒都充满了我们的爱;最后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一心二用,甚至多用。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老人和孩子从中获得能量,用以填补他们空落落的心。
三,认清责任和义务:你养我小,我陪你老,我们每个人都身在生命的轮回中。
最近要说什么事最能引发广大网友共鸣,莫过于娱乐圈爆出的“弃养事件”,真得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我认为成年人生娃养娃,为老人养老送终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轮回中的一分子,都会经历呱呱坠地和叶落归根。把孩子当作累赘,不想养就不养,那么等你老时,和你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是否也可以选择弃养呢?
处于什么年龄,就肩负着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是谁也不能逃避的。而老人和孩子作为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人。我们在陪伴他们,给予他们爱的同时,也能从他们身上收获生活的动力和勇气。
总结:“共享奶奶”虽好,但是我们对老人和孩子的陪伴却更加重要。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无论何时,只要家中有老人和孩子,家中的灯光就会始终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话题讨论:快过年了,你做好回家的准备了吗?你有多久没认真陪伴过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