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不仅是单位与单位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其实都是有区别的。厂里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是在同一个地区参保,今后的养老金同样是有区别的。
养老金的计算其实和是在厂里上班,还是在事业单位上班是没有关系的。以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之所以和企业职工相比养老金的差距那么大,其实不是因为单位的性质问题,也不是养老金的计算方式问题导致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导致的差别。
可能有人会认为,事业单位缴费没有几年,他们的养老金为什么会比厂里缴费上班的人高出那么多呢?其实这也是一种误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是不长,都是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的,正因为实际缴费年不长才会产生这种差异。虽然实际缴费年限不长,但是人家的工作年限比较长,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是要视同为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年限比较长的人,在计算养老金时不但要计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而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在岗时的职务、职级和技术职称来综合计算的,这样挂钩的结果,实际上视同缴费指数要高于实际缴费指数,或是与实际缴费指数齐平,而过渡性养老金与单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相比,视同缴费年限比较长的人所获得的过渡性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我认为在基本养老金的差异这一块,这才是主要的根源。
从2014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在同一个地方参加工作在厂里上班的人员相比,只要是在同一个地方缴费,缴费基数完全一致,个人账户余额是相同的,缴费年限是相同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退休年龄也是相同的,那么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基本养老金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总体的养老金还是有差别,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多交职业年金,退休后也要领取职业年金。
实际上不管是同一个厂的职工也好,还是同一个地区的事业单位也好,不能完全做到缴费基数相同,缴费年限相同和个人账户相同,我们看问题主要还是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有没有变化。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新人,今后不会再有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都只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会再有过渡性养老金。在养老金计算这一块是完全相同的,但在厂里上班的人由于工作不稳定,缴费年限可能会比较短,缴费基数不高,缴费年限也不长。但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比较健全,今后基本养老金可能还是会高于在厂里上班的人员。
但如果反过来,在厂里上班的人员,工资待遇可能会高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还要高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那么今后基本养老金高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有还有差距,那也就是职业年金的差别。职业年金由于事业单位是强制性缴纳的,而且计入个人账户部分还要高于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今后职业年金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完全存在的。
综上所述,在同一地区参保,厂里和事业单位退休后养老金有区别吗?当然是有区别的,不可能没有区别。关键还是要看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也许厂里的人会高于事业单位人员,也许会低于低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终还是要由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来决定。但职业年金的区别也会一直存在,也是永远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