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包括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他们拿着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工作,保留着农村土地,但以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
伴随着身份差别产生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权利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
即使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形式上的身份差别,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仍然得不到本质上的改变。
由于农民工以中老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
但是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但即使养老问题解决了,在农民工退休后,也不得不开始面临这两种情况:
1. 年纪大了,需要照顾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好,一点小问题就是可以自己修复的,但是到了老年,身体各个机能开始下降,就一定要有所准备了。
特别是农民工在外打工一辈子,到了老年,很多病就开始出来了,甚至有些病不好医治,这个时候要开始调整心态,毕竟没有人不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也是人生常态,应坦然面对。
就算是人生最后的一段路,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有了心理准备就不担心了,在工地劳动了一辈子,也要开始慢慢享受人生了。就算现在需要照顾,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2. 坦然面对死亡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会在某一天面对死亡,这是不会依据权势、金钱来区别对待的。因此农民工到了七十、八十,也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了。
因此,要在平时做好饮食上的调整,以前在工地上吃不好,穿不暖,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养生了,身体是自己的,自己健康也会让子女少一点负担,而且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死亡,心情愉悦,才会离它越来越远。
因此,以上两种其实也不仅仅是农民工要面对的,我们大家都会面对,只是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些问题会更加焦虑,但是在国家养老政策的完善下,相信这些问题会慢慢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