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毗邻苏州,只需20分钟高铁就可到达,国内生产总值在江苏省中名列第三,这里是太湖流域的交通枢纽,京杭大运河穿过市区,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江南吴地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太湖明珠”。北面靠长江,南临太湖,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无锡的“码头之都”。
其中,以米、布、丝、钱四大码头最为著名,再加上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属于京杭大运河南段江南运河一部分的无锡运河,全长40多公里,通向无锡古运河的水弄堂,高楼林立的景色已不复存在,突然间,一座白墙黛瓦、青石板砌河岸之间的弄堂。
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全由花岗岩堆砌而成,是无锡古运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桥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后期又被重新修缮。先于古运河,后于无锡城,三千多年来,大运河见证了无锡的发展和变化,无锡是一条母亲河,与无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锡市不但有江南水乡的秀气,更有太湖的雄伟之美,来到太湖的时候,阳光从疏疏朗朗的天空中照射出来,流淌在湖面上,在当地流传着一首描写太湖的诗句,3000多年来,无锡的发展始终与运河,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居住在运河边的无锡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在太湖之上的鼋头渚,冬天来了,樱花褪去了,却迎来了一群来自西伯利亚的小精灵,乘着游船,驶向湖心,成千上万的红嘴鸥围着小船,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地向游人招手,相比较而言,这里人潮汹涌,坐落在充山隐秀边的水景苑,是一个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风景的好地方,虽然已经入冬,但是鼋头渚的这个小小的池塘依然可以寻觅到秋色。
恰逢黄昏来到拈花湾,落日余晖下的小镇,并没有褪去白日的喧嚣,停车场依旧爆满,我们自驾而来,绕了2圈才找到一个停车位,依依灵山、太湖之畔的拈花湾,进入其中,仿佛找到了寻觅已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