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养老机构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很多养老院都很紧俏,想住进去需要排队,里面有很好的医疗措施,伙食也不错。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年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
连日来,记者就上述话题走访发现,不少住进养老院的70多岁老年人却又纷纷搬出养老院。这些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本打算把房子出租后靠租金和退休金在养老院安度余生,却发现自己能走能动,不愿和失能老人住在一起。此外,养老院的严格管理制度让这些年轻老人深感不自由,纷纷搬了出来,或是回家,或是旅居南方。
能走能动 不想再被迫养老
今年70岁的张大爷在老伴儿去世后生活变得不再顺心,他的耳朵突然间聋了,儿女给他买了助听器。他以前没做过饭,都是老伴儿照顾他。为了居家安全,儿女轮流来照顾他,帮他做一些简单的食物,叮嘱他每天吃药。但儿女都有工作,不可能天天在身边看着他。迫不得已,在征得张大爷的同意后,儿女为老人就近选择了一家养老院。
张大爷在养老院住了一个月后,一天正在上班的女儿突然接到养老院打来电话,张大爷在养老院失踪了。护理人员说,老人入住养老院以后经常发呆,除了到点吃饭睡觉,护理人员提醒他吃药时简单交流几句,别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
儿女急忙赶回老宅,果然发现张大爷正在家看报纸。他们又惊又喜,问爸爸为什么要跑出来,住在养老院有什么不好?可不管儿女怎么劝,张大爷说什么都不想再回到养老院了。“好不容易逃出来,我能走能动,不想再过那种生活。”
限制自由 不利于身心健康
记者走访一些养老机构发现,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在养老院里实际上是一个被“管制”的对象,不是被服务、被照顾的对象。一个人的自主选择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许多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几点起床、几点进餐、几点睡觉、几点洗澡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要按照养老院的规章制度来,任何违反安全、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安全,养老院一般都会限制老人的活动范围。
老年人在自己家住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却要像个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一群完全陌生的人一起去适应陌生的集体生活,遵守一大堆的规章制度,看护工的脸色过日子。用张大爷自己的话说:“不想被人管着,自己花钱买罪受,何必呢?”
养老院里还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刚结识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可能没多久就要面对某个朋友离世,让人不禁悲凉。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频繁地有人进来、离开,加之儿女探望的次数不断减少,这对老人的身心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本文来源: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