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合增速超60%的化工品种,缬氨酸行业供给格局正发生变化
天风证券指出,缬氨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过去几年复合增速超60%,供给端国内厂商开启崛起。
1) 缬氨酸以生物发酵法为主流,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L-缬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有生物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四种。生物发酵法正取代直接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而成为L-缬氨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其能克服酶法、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提取法的缺点。
同时具备原料成本低、发酵产率较高且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迭代和优化,L-缬氨酸的生物发酵技术有显著突破,使得生产菌株不仅有较高L-缬氨酸生产能力,较少副产物积累,亦可简化随后的分离和纯化过程,减少生产成本。
2)需求高速增长,饲料级缬氨酸增速最为显著
据中国发酵产业协会数据,近年来全球 L-缬 氨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65%。
预计2020-2023年仍有望保持24%年复合增长率,而其中饲料级缬氨酸 2015- 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8%。
国内,受益于环保政策趋严、低蛋白日粮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生猪养殖效率和其健康免疫力的要求提高,消费量从2015年约460吨,至2017年大幅提升至3000吨,而今年6月国内缬氨酸需求就已提升至1500-1700吨/月。
3)供给长期寡头垄断,国内企业开始打开市场
国内缬氨酸供给长期以韩国希杰、梅花生物为主导,伴随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新进入者开始出现。
伊品生物7200吨/年L-缬氨酸改造项目通过验收,今年2月开始试生产;
安徽华恒生物新增L-缬氨酸产能10000吨/年,预计2023年达产。
国内缬氨酸供给格局将进入了四强供应格局。根据博亚和讯统计,预计未来新 增L -缬氨酸产能达2.35-2.84万吨。
养老需求崛起,康复行业千亿蓝海迎来关键拐点
在当前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迎来关键拐点,出现“需求觉醒、政策支持、规模放量”三重共振。
国盛证券指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趋势,政策端《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强调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中国康复行业已初步构建了三级医疗体系分流不同病患,具备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望成为市场瞩目的千亿级蓝海市场。
1)康复医学需求极速增长
据《柳叶刀》 研究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术后康复群体、残疾人群体、慢性病患者群体、年老体弱群体、产后恢复群体呈现不同水平增长趋势。
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服务总收 入为109亿元,2018年 为583亿元,期间CAGR达到26.9%。
国盛证券认为,相关市场还未完全觉醒,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07亿元,千亿市场亟待挖掘,其中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代表的重症康复、老年康复和功能康复是发展热点。
2)康复服务供给缺口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康复服务机构数量有限,床位与人员储备均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社会资本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据国盛证券测算,2030年全国康复床位需求为70万张,2019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床位共计271695张,缺口将达43万张。
在康复医疗和社会办医两方面政策的双重利好下,近年来已有十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自建、收购和托管的方式跨界涉足康复医疗服务。
但整体布,点较少,机构网络较为松散,行业龙头尚未确立,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