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民60多岁还进城打工,年过七旬仍然种地,为啥?真是闲不住吗?
2021-06-26 22:57  浏览:53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现在时间临近7月,在各地农村,农民已经度过了最为繁忙的夏收秋播,进入到相对清闲的七八月份。很多村子,割麦时临时回家帮忙的年轻人,早就重新离家返城去继续打拼了,现在留在农村的,除了在家带孩子的,十有八九都是老人。




笔者老家村子里就是如此,这段时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几个带孩子的妇女,很少能见到年轻人,甚至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几乎没有,基本都是60岁往上的老人。这种情况,一年四季在农村都是常态,一年到头除了过年前后、夏收秋收等个别时间都是如此。


而留在家里的农村老人,有不少也并非常年在家。很多60多岁的农村老人,每当进入农闲,就也跟年轻人一样,在家里待不住了,也都进城想找点事情干。由于没文化,多半只能进工地,干最苦最累的体力活。由于年龄大了,虽然一样辛苦,挣钱没有年轻人多,但一样辛苦,夏季一样顶着大太阳和三十多摄氏度干活。




而70多岁的老人,由于年纪太大,进工地基本都没人要,只能留在老家了。可在家里,也不是啥都不干,也要一直下地干活,有的孩子离家远的,即使到农忙,也特地不要孩子回家。这在农村一点也不稀罕,庄稼地里干活的,经常都是头发都白了,身板都有些佝偻的老人。




为啥农村60多、70多的农村老人,到这个年龄了,还要这么拼呢?有人说,可能是农民忙了一辈子,到老了啥都不干,可能不适应,闲不下来吧。的确,现实中真有干活的老人,自己也这样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笔者认为当然不是这样。农村老人辛勤打拼的真正原因,肯定不是闲不下来,原因可能如下:


1、帮助孩子减轻负担




现在每年都有无数农村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进城买房,安家落户。但城市里的房价,对农村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只能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如果有了孩子,孩子上学、房贷,再加上买车等等,生活负担很大。


即使没有进城留在老家,也要盖房子、买小汽车,生活压力也不小。父母为了减去子女的负担,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也都努力挣钱,来帮助孩子减轻负担。


2、为自己未来养老做准备




农村人可没有退休金,虽然现在有了养老保险,60岁以上农民每月可领养老金,但由于实施较晚,农民每个月领的钱并不多,主要是基础养老金,各地一般每月100多点。这点钱,对现在人们的生活来说,啥也干不了。


除了一丁点的养老金,农村老人晚年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养老只能靠子女。因此,很多农村老人,都想在自己尚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多挣点钱,既能帮助子女减轻负担,也能给自己存一点养老钱,以前叫“棺材本”。如果自己老了一点钱都没有,买啥都要跟子女开口要,肯定不如花自己钱来得方便。




因此,农村老人60多岁还打工、70多岁还种地,根本原因就是老了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是没钱。如果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能够提高到每月1000元甚至更高,相信出去打工的农村老人会越来越少。


发布人:7e7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