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各位打工人们终于不必担心老了之后空虚寂寞冷,又可以愉快地多做几年人上人了。那话说,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呢?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咱们中国人均寿命变长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就像吃了仙丹妙药一样,不仅身高变高了,活得也更久了。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还不足35岁,但伴随这几十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治疗水平的显著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到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2019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也就是说,在过去70年,中国人均寿命翻了一番还多。而相对于人均寿命的增长,这次相应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从人口学来看倒是说得通的,从“活到老,学到老”到“活到老,干到老”,也对激发一个社会的活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延迟退休的主要动力并非于此。很多人都知道,我们邻国日本的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2019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一。其后果之一就是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据调查机构2018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日本75岁以上的高龄司机达563万人,2020年增至600万人,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仍要出来工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当看着日本老人一天天变多时,我们自己也半斤八两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6.96%,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变为12.57%,也就是说近20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长了80.6%。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无限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近在咫尺的老龄化社会,直接问题是养老金不足。2018年社保基金亏空7000多亿,2019年亏空突破万亿。社保基金的资金缺口主要来自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超过4500亿元,医疗保险基金缺口接近2000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保基金缺口的趋势难以逆转。2014年社保亏空的省份只有三个,而2019年增加到了惊人的22个。其中,资金缺口前五大的省份依次是辽宁、黑龙江、四川、吉林、湖北。仅辽宁一省缺口高达215亿元。中国社科院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所以也增加了外界的种种猜测,比如80后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而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会极大减轻养老金支出的压力,这才是出台“延迟退休”的重要原因。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对于普通的“打工人”来说,延迟退休意味着什么?首先,任何政策都很难做到绝对的普及每一类人,难免有人欢喜有人忧。那喜的是哪类人呢?恐怕就是工作清闲,待遇优厚的上班族,比如银行、学校里极个别的行政岗位,早9晚5,周末双休,各种节假日+暑假+寒假,上班就喝点茶,开会,玩电脑,有事给领导说一声就好了。这类人肯定不喜欢退休,哪怕一辈子不退休才好。其次是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用“喜”来形容不太恰当,更准确讲是影响不大,无论何时退休,他们随时都可以继续原本的工作。但同时也有一批人,延迟退休的突然颁布,彻底打乱了原本规划好的生活节奏,很多70后已经做好了退休后的计划,但又无奈需要重新调整。70后的陈静(化名)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按照现行政策过两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这件事已经说了很久,如果真的要执行,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这种临近退休的,已经计划好准备退休,突然又被告知要延迟。”她个人倾向于按照目前年龄退休。“到了这个年纪,身体、精力逐渐都跟不上,还是想多点时间陪陪老人。老人现在也没有跟我们住在一起,有什么病痛都不方便照顾。”她认为,延迟退休需要考虑如何从制度上对更晚退休的人员进行鼓励和激励,也就是有一定的制度倾斜。比如,在养老、医疗,包括公积金和收入上,一些延迟退休的人员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获益。
国家要发展,未来老龄化是必然要面临的问题,看来工作下去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