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与你领取多少养老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个是统筹账户,也就是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的“奖池”。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全部个人承担,缴纳的费用三分之二都进入了统筹账户,也就是所有退休人员的“奖池”中。
那么,既然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大部分缴费进入了统筹账户,就必定会存在一个供养关系,缴纳的养老保险,都在“供养”哪些人?供养的退休人员,指的也就是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还能领取养老金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群体。
1.就是2014年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退休人员和公务员群体,因为这两个群体,在2014年之前,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的,退休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但这里指的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因为还有极少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者差额事业单位,在1992年开始参保,这类人员不包含在内。
2.就是1992年-1996年之前退休的企业职工,为什么会有一个时间上的跨度?主要是因为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改革制度实施时间不同,所以具体的截止时间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所在地区,1995年开始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那么1995年之前都算做视同缴费年限。这也就意味着1995年之前退休的人,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同样退休后同样可以领取养老金。
3.就是介于中间的人,比如事业单位2018年退休的工作人员,2014年之前同样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只是从2014年之后,缴纳了4年养老保险就办理退休了,个人账户基本上没有多少钱,但养老金却不少。90年代的下岗工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部分人视同缴费年限,高于个人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中的钱也不是很多。
所以,以上这些人,个人账户中没有太多的余额或者根本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的人,最后领取养老金只能靠着统筹账户中的资金发放。当然,这样供养方式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凭借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那些交费是远远不够的。养老金的三大支柱和大部分企业职工参保人员,同样也在默默地作着很大的贡献。但是,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人员,也是功不可没的。
其实大家心理也不要过多的不平衡,毕竟各项改革都要迎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而且这些人对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上了年纪之后,老了有一定的保障也是应该的。每个人都有分享胜利果实的权利。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