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虽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 但没人手经济压力大才是养二胎最大的阻力
2021-03-15 15:38  浏览:32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前些年国家始终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那是因为自从我国建国开始我国的生育率就不断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才能有如今14亿的人口。为了控制人口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却让国家非常的头疼,因为目前我国的人口趋势已经逐渐老龄化,并且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让他们承受着非常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如果继续下去,我国未来也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所以国家也开放了二胎政策,甚至还鼓励大家生育。


自从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面二孩放开的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只是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也是对亿万民众诉求的呼应。

的确,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育率也比较低,而且失独家庭越来越多,这让无数家庭承受着严重的经济和养老压力,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全面二孩放开势在必行。

目前,虽然二胎政策早已放开,面对这一利好政策的到来,有人高兴有人忧,虽然国家现在允许二孩了,但是生二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让很多人都是望而生畏 ,不敢轻易出手,很多家庭想生却不敢生,选择生二胎的人依然是少数。

其实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出生人口急速降低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国家,即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放生育政策,那些没有能力抚养孩子的家庭还是不愿意生,所以一胎数量出现急剧减少,才是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性,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据悉,89.1%受访八零九零后感到养育二孩压力大,没人手、经济压力大是年轻夫妇生养二孩的最大阻力。

如今,很多年轻夫妇在要不要二孩的问题上依然犹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男性陪产假不低于20天、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涉及生育支持政策的议案提案不在少数,得到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38名80后、9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0%的受访者计划要二孩,34.2%确认不要,11.4%还在考虑,6.5%已有二孩。照顾二孩没人手、经济压力大是阻碍年轻夫妇生养二孩的最大阻力。

今年34岁的戴乔阳(化名)有生二孩的打算,但近两年不考虑,“老大现在上幼儿园,想等她再大些,不用我们怎么操心了。而且这两年我的事业发展得还不错,希望能多挣些钱,减轻未来经济负担,再迎接老二”。

受访者中,6.5%已有二孩,48.0%计划要二孩,34.2%确认不要二孩,另有11.4%还在考虑。交互分析显示,男性生二孩意愿(53.1%)明显高于女性(43.5%),90后意愿(54.1%)明显高于80后(44.7%)。

“我们不准备要二孩。第一就是经济压力太大,每月还要还房贷。第二,两头的老人都帮不上忙,实在没办法腾出精力照顾两个孩子。”北京市民王禾(化名)说。

今年32岁的常晶晶(化名)女儿一岁半,一直是奶奶在带孩子,“带孩子太累了,老人的睡眠、饮食都受到影响,但目前又没有靠谱、便利、价格适宜的托育机构。加上平时生活和不低的教育开支,我们感到压力实在太大了”。

年前痛下决心生下二孩的王林,如今越来越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二孩生了以后,我的第一个孩子很快意识到自己多了一个妹妹,变得懂担当、会分享了,家里更热闹更温馨了。”

王林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后,周围朋友、同事选择生二孩的不少。当然,很多人一开始还是比较犹豫的,怕没有足够精力和资金,怕孩子没人照看、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王林看得很开:“我们对孩子没有太高要求,只要她健康成长就行。” 不过,也有一些家庭并不像王林这样看得开,诸多现实压力让他们打消了生二孩的想法。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陈静最近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生二孩。她说,“主要是因为父母年纪大了,照顾二孩比较吃力,也怕影响到家庭和睦;再加上我身体不太好,属于高龄产妇,就放弃了。”

据她估计,周围很多准备生二孩的朋友,因为经济问题选择了放弃,“现在养孩子太精细了,养两个的负担还是很重的”。


据调查,89.1%的受访者感到养育二孩压力大。交互分析显示,一线城市受访者压力最大(90.6%),其次是二线城市受访者(90.5%)。80后(32.5%)高于90后(28.3%)。

年轻夫妇不准备要二孩的具体原因,照顾二孩没人手(67.3%)最普遍,其次是经济压力大(61.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分析,在政策放开之初,高龄产妇生育二孩的情况比较集中,出现一至两年的生育堆积现象。等累积的二孩生育势能释放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规模必然回落。而且,从现实情况看,年轻一代普遍婚育延迟,不婚不育现象增多。一些己经生育一孩的家庭,因为没人带、养不起、精力不够等原因,不敢生育二孩。

现在太多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奋斗,即便是夫妻双方一起,也很难承受一个孩子的生活开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好的家底,都只是普通人而已,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好吗?为什么要增加那么大的一笔开支呢?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帮助这些家庭,对养育成本进行降低,甚至将幼儿园教育也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

尤其是作为职场当中的女性,想要生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甚至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询问,是否有生孩子的打算,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员工休产假,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这是整个职场对女性的歧视,而且现代的女性都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导致她们不愿意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很难权衡的,所以国家需要做的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尤其是男性陪产假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女性的生育负担有所减轻。

所以目前国家面对的并不是开放政策的问题,而是大力鼓励生育,并且为那些愿意生育的家庭提供更多的保障和补贴,现在的社会和二十几年前的社会完全不同了,当时养育一个孩子可能需要很低的资金,现在很多家庭把大多数的资金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付出了太多,甚至有的年轻夫妻表示,如果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索性就不要孩子了,所以如果我国的职场现状以及社会教育资金过高的现状无法解决,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还是会不断下滑。

2017年,15岁—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生育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选择行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记者表示,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不仅有养育子女的成本压力,还有多种现实因素。比如,现代教育体制、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压力,普遍推延了城市居民的结婚与生育年龄,也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导致了出生率降低。

“比如在大城市,很多人生育第一胎的年龄普遍偏高,大大降低了育龄夫妇生二胎的意愿。”陆益龙说。

王广州认为,人们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人的发展来说绝对是好事;但人们对生育的看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数据上会造成生育率下降。他同时坦言,“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简单讲就是,有政策也不生了;鼓励生育,效果和作用也不大了。” “我们担心的是,人口结构出现过快减少或过快增加,都会导致不平稳、不协调现象,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稳定。”王广州说。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对记者表示,从长期看,生育率过低会造成人口代际失衡,人口活力和创新力萎缩等,并由此引发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并行、性别比例失调和婚配挤压、城乡和区域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社会问题。

他认为,对于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出现的极晚婚、极晚育、极少育趋势,一些地方出现的“被动性晚婚晚育”、“选择性独生优生”现象,政府要足够重视起来。


据了解,生二孩与否主要看家庭成员的意愿、经济能力和现实条件。养育成本、由谁来带、职场压力……一连串问题使很多想生二孩的家庭望而却步。

王林说,婴幼儿托管是他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由于我国婴幼儿托管行业发展滞后,在3岁上幼儿园之前,很多孩子往往只能在家待着,由老人或家人专门照看。

可见,只有解决了人们生育前后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才能让更多人“敢生二孩”、“愿生二孩”。

教育支出太大。现在对普通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支出是占比最大的。

一个孩子从未出生,就开始让父母花钱。各种胎教早教幼教培训机构狂轰滥炸,让初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应接不暇。这背后硬性的付出首先就是金钱,其次是精力。

养育精力不足。很多一孩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一个孩子已经造成全家总动员。这使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谈孩色变。有的甚至会因为生育而影响目前的工作职位。生存压力的增大,使得很多的人不舍得,也不敢放弃现有的工作。

再加上老人身体日渐衰弱,大孩刚刚长大,便让家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的局面,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生存压力大。现在的社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能力的可能会顺应时代的潮流,让自己赚的满满,更多的普通人则辛辛苦苦生活在社会底层。虽然国家政策好,衣食无忧,生活小康,但是他们却丝毫不敢放松,不敢挥霍,唯恐生活中发生变故而影响现有的生活。

现在30多岁年龄的人,正是生育二胎的主力军,这也是他们所面临的现状和顾虑。

其实,生育二胎,只需要你勇敢的跨出第一步。等二孩降临,所有的忧虑都会随之一扫而光。在一个健康的生命面前,所有的顾虑都不值一提。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石人炳表示,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除了经济负担、没人带孩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甚至有些公司对生小孩的员工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对于员工合法权益保障,仍需要进行严格的要求。

贺丹表示,生育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婚育观念上的引导,比如,男女平等的新型家庭文化,爸爸也要承担家务和抚养孩子的职责。二是经济政策支持,帮助家庭减轻抚养负担,如税收减免,扩大免费、普惠的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范围,落实妇女生育期间的生活津贴、保障待遇等。三是社会支持政策,如方便可及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妇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支持政策等。

让年轻夫妇安心生二孩,58.0%的受访者呼吁法律上加大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力度,56.3%的受访者希望建立健全产假和育儿假制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环球网 大河网


发布人:656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