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夫妻一方最先离世的反而最幸福,因为临终有老伴的照顾和陪伴。但是剩下的一方,不但要独自面对以后的生活,而且还要面对以后疾病时众多的不确定性。
也许有人说完全可以再找老伴,但是老年人再婚牵扯很多事情,所以实行起来也有困难。不过后来人们更多地选择一种搭伙式养老,这种方式不领结婚证,只是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这种方式人老后比较省心省事,但是孟大爷却说:和搭伙老伴恩爱了15年,如今却要被迫各回各家。
孟大爷和郭奶奶两人搭伙已经生活了15 年了,两人的认识还得从他们各自老伴生病住院开始。
孟大爷的老伴当时得了不治之症,孟大爷想尽一切办法救治老伴。他通过熟人把老伴安排到了省里最好的专科医院,老伴住院期间更是寸不离身的照顾着老伴。
孟大爷每天都要亲自为老伴做好营养饭菜,老伴胃口差不想吃饭,都是孟大爷一口一口地喂老伴吃饭。而且孟大爷每天还坚持带老伴锻炼身体,有空就给老伴做按摩缓解疲劳。同病房的人看着孟大爷一个男人能够这么细心地照顾妻子,纷纷地为他竖起大拇指。
同病房里还有郭奶奶,她老伴也是不治之症反反复复住院已经三年了。别看郭奶奶人很瘦弱,可是照顾起老伴来力气可大了。老伴虚弱翻身比较困难,都是郭奶奶一手拉着老伴,一手拉着床边支撑着帮老伴翻身。
可是尽管孟大爷和郭奶奶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各自的老伴,但是不治之症只是时间的问题,最后两位老人还是先后去世了。
因为在同病房期间,孟大爷和郭奶奶熟悉了,所以那段最痛苦的时间彼此都互相鼓励,没成想后来两人产生了感情。
相处了两年后,两人打算结婚,可是双方的儿女都不同意,他们都怕各自老人的财产被对方儿女侵占了。最后折中了一个办法,两人开始搭伙过日子。两人的房产工资归各自所有,但是每人每月拿出两千元钱作为共同的生活费,如果生重病需要医治由自己和各自儿女承担。
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的快乐时光,因为两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虽然是搭伙过日子,但是一起生活中两人都是真心对待彼此,从不计较什么得失。
孟大爷的儿媳妇坐月子时,郭奶奶忙前忙后的照顾着,后来儿媳妇到了上班的时间,也是郭奶奶主动地提出帮他们看孩子,好让他们上班多挣点钱,这一带就是六年,直到孩子上了小学。平时儿子一家也经常来孟大爷住的地方,不过每次回去时,郭奶奶都会给他们蒸好干粮,还给小孙子单独包个红包。
孟大爷对郭奶奶的孩子也不错,当初郭奶奶的儿子做生意缺资金,孟大爷知道了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二十万救急,后来用了三年才归还孟大爷,孟大爷一分利息都没要。
有一次孟大爷因为路面湿滑,不小心摔断了腿,郭奶奶尽心尽力的照顾了三个多月,后来孟大爷胖了郭奶奶却累瘦了。郭奶奶前两年做了阑尾炎手术,孟大爷不愿意耽误孩子们,所以住院期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照顾郭奶奶,虽然照顾起来有点笨拙,但是有孟大爷在身边,郭奶奶感觉很踏实。两人相亲相爱,也让身边的人感到很羡慕。
可是这份羡慕如今却不复存在了,不是两人彼此不恩爱了,而是现在两人岁数大了,照顾自己都有点困难了,更别说照顾对方了。
孟大爷已经75岁了,虽然年纪不算太大,但是他却得了脑梗,而且还留了后遗症,腿脚不利索需要有人长期在身边照顾他。而郭奶奶也好不到哪去,她得了老年痴呆症,连身边的人都不认识了,更别说去照顾孟大爷了,两位老人一时间何去何从都没了定论。
开始时双方子女商定的是每人轮流照顾一周,可是实行了不久就都不愿意了。因为儿女们都有私心,照顾自己老人还凑合,这多出一个没血缘关系的人让自己伺候,心里总是有怨言,总觉得自己付出得多,所以矛盾也积压的越来越多,最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只能把两位老人拆散各自跟随儿女回家了。
结束语:现在郭奶奶因为病情,所以对分离感受不太明显,但是孟大爷头脑是清醒的,对于现在的结局他很痛心。一是两人生活了这么久,彼此都是有感情的,这一分别心里特别难受,而且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面。二是因为郭奶奶的痴呆病情挺严重,孟大爷心里放心不下啊!他不想分开,可是也没有其他办法呀!
两位老人虽然是搭伙夫妻,但是可以看出来两人还是有感情的,而且为了家庭也都做出了贡献,怎奈现实很残酷,儿女们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大度,只能把两位老人拆散。
其实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请保姆照顾两位老人,费用双方儿女平摊;二是也可以把两位老人送到相同的养老院,各自负担各自的费用,这样起码两位老人还能有见面的机会。希望儿女们能够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下,选择一个更适合老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