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0年海淀区就业总量达到216.5万人
约占全市五分之一
同比增加6万余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支柱产业
吸纳就业增长迅速
社保费“减免缓”等一系列政策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05:0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加快推进“两新两高”战略,释放“三区”政策叠加效应,推动就业工作全链条的升级,重点是建立与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就业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卫华
“减免缓”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为切实纾解企业困难,有效推动参保企业的复工复产,2020年,区人力社保局多措并举,积极落实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北京赢冠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海淀区一家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义齿生产的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企业“现金流告急”,经营和发展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区人力社保局第一时间将‘量身定制’的社保费减免缓优惠政策、申请方式等,通过微信、直播等形式‘面对面’向企业进行宣传和讲解,为企业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李卫华说。
在海淀融媒举办的社保费“减免缓”政策解读直播现场
社保费的“减免缓”像一剂“强心针”,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真实惠。“我们属于中小微企业,按照社保新政策,2020年享受五项社会保险费减免。2020年2月-12月,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免征单位缴费部分;2020年2月-6月,医疗保险减半征收单位缴费部分,全年共累计减免121万。”赢冠口腔董事长郭大鹏告诉记者,“社保费的减免对我们企业在正常生存层面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恢复了我们再继续生产的信心。”
北京赢冠口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
据了解,截至目前,区人力社保局已为辖区内企业累计减免五项社保费302亿元,为132.6万参保职工拨付失业保险费返还10.4亿元,让参保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轻装上阵”。
“六稳、六保”交出满意民生答卷
在李卫华看来,企业有难题,区人力社保局就要解难题。“十三五”期间,区人力社保局充分运用社保政策杠杆,除减免缓政策外,围绕“六稳、六保”一系列援企稳岗措施办法相继出台,有效保障了地区企业就业形势的稳定,为企业复工复产“供氧输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期间,赢冠口腔作为转产企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区人力社保局提供的精准对接服务,不仅很快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也在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方面增添了助力。特别是3000元/人的以训稳岗补贴,在帮助企业员工快速熟悉业务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李卫华表示,“要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就业,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的责任意识,着力把政策利好转化为企业的动能与信心,确保援企稳岗政策切实让企业得到实惠。去年,我们组织了1.2万家企业开展以训稳岗、一次性培训,参训人员达36万人次,为3305家单位拨付临时性岗位补贴1.2亿元,切实帮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各项政策享受量均居全市前列。”
此外,2020年在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方面,线上线下、京内京外共开展“才聚云端”等91场招聘会,为各类人群累计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全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万人次。连续七年动态保持“充分就业区”创建成果。不仅实现了稳定就业,更是超额完成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目标,向地区群众交上一个合格的答卷。
“才聚云端”系列招聘活动
情系民生谱新篇 推动就业工作全链条升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围绕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和“两区三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实现就业工作全链条升级,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机制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充分发挥海淀区新经济、新业态聚集优势,积极促进灵活就业。三是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效率,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为驻区企业和地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在采访中李卫华表示,为强化“两区”建设人才支撑,聚焦各类创新主体人才需求,促进区域人才吸引集聚,区人力社会局将于近期集中开展系列人才招聘、人才引进需求申报和留学回国人员引进需求申报三个专项行动,现已面向全区用人单位广泛征集需求。
“十四五”期间,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下功夫,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吴玥萱/策划、文
李翊铭/摄像、摄影
部分图片来源:区人力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