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为2.48亿人,占总人口的17.7%,这也意味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老龄化加剧,也让人们对养老金更为关注,唯有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才能让晚年生活更好。
只是很多人却在担忧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出现“无养老金领取”的尴尬现象?毕竟年轻劳动力在不断减少,年轻人参保的人数也在降低。在这一背景下,“延迟退休”也被提出。
早在2016年时这一提议就已被人们关注,然而到了2021年还没有确定何时执行。但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延迟退休已过渡到“计划实施”中,这就表明延迟退休落地是必然事情。
在过去我国的生活质量不是太高,人均寿命偏低,因此才规定60岁为退休年龄。然而,这些年里人均寿命在不断增长,延迟退休也就很难避免。且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确实很低。
目前延迟退休方案正在计划中,80后、90后或是第一批执行延迟退休的主体,这些人学历水平高,工作的时间相对推迟,60岁退休的话,那工作年限缩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长,和上一辈相比似乎并不“公平”。
专家也就延迟退休方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或遵从三个“原则”。
1、统一性
既然是全国内统一执行延迟退休政策,那必然要让所有人都能满意,毕竟职业不分贵贱,但基层工作人员和办公室工作者还是不同的,前者可能60岁就坚持不住了,后者工作到70岁也无碍。因此,退休方案不能“一刀切”,要让打工人灵活选择。
2、配套措施
不同岗位、不同工作者对退休态度不同,有人认为应该提前退休,有人认为晚几年退休也没事。有人身体支撑不了65岁,有人要忙着回家带孙子。因此,在制定退休方案时,也要考虑配套措施,让退休方案更灵活一些。
3、激励方案
很多人认为,延迟退休是强制性的,那些律师、医生、教师等工作压力轻、工资高的群体,自然希望能延退,这样可多拿几年高工资。反而一线劳动人群,想早点退休。如此一来,就要出台激励方案,让人们对延退退休更积极,例如可增加养老金,让大家有更多期盼。
不管怎么说,延迟退休会在不远的将来赶来,大家要提前有思想准备,作为年轻人也要积极参保,这样老年才能领取更多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