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许多人都关心的话题,如今养老金的领取必须至少缴满15年,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也比较公平。
这段时间延迟退休又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十四五规划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有人有反对意见,有的人认为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减少,年轻人的工作更加难找。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工龄不同,有的参加工作早,20岁就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了,有的人读完博士、30岁才参加工作,工龄不同,执行统一的退休年龄,那些早就业的体力劳动者怎么办?有的人认为延迟退休之后,那些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如何保障,延迟退休之后,无法回归家庭帮子女带孩子怎么办?
对此,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认为,延迟退休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很多,可以建议相关部门,完善育婴托幼政策以解决女职工生育后顾之忧。还有的专家认为,改革前期退休的人只延迟几个月,而年轻一些的劳动者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尽早对家庭生活进行规划。
所以尽管有的人会有反对意见,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到来,延迟退休之后,养老金发放的压力可以得到减轻。
并且相对于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退休年龄算比较早的了。根据OECD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开始,有14个国家已经或计划提高男性退休年龄。
世界各国决定延迟退休,首先是因为全球人均寿命的延长,根据IMF的研究报告,过去70年,人类的寿命从人均46岁延长到了73岁,预计到2050年人类的寿命还会再延长4年。延迟退休还可以增加劳动力的供应、缓解财政的养老负担,比如在日本,老年抚养比增长速度远超中国,有很多司机是60岁的老人。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我国的延迟退休将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推进。
小步调整意味着,延迟退休不会突然让所有人都延后5年退休,这其中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统筹兼顾意味着,延迟退休是一项系统工程,会和其他的就业保障、家庭保障等政策协调起来。
关于延迟退休,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看看其中有你吗?
第1类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对那些医生、工程师等脑力劳动的人,他们延迟退休,不仅可以多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还可以带一些技术比较高的徒弟,以保证相关行业人才不断层。
但是对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长时间在一线劳作,对身体的损耗也会增加,年纪越大,健康上的问题也就会越多。对于这些人来说,再延迟5年的工作,对他们的身体是一种考验。他们应当早做准备。
第2类人,已经缴满15年社保的人。
对那些已经缴满15年社保的人来说,如果延迟退休了,社保该怎么缴纳?是继续缴纳呢,还是不用继续缴纳?对这些人来说影响有多大呢?
养老金具有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特点,即使是已经缴满15年社保的人,面对延迟退休,多交几年的社保,退休的时候能领到的养老金也更多。
第3类人,实际年龄和档案年龄有偏差的人。
以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不是很完善,不少人的实际年龄和户籍上的年龄会有差别,一旦延迟退休实施开来,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办理延迟退休,如果你的实际年龄比较大,而档案年龄比较小,那你就是被动延迟退休了。
从国家大政方针来看,延迟退休迟早会到来,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养老金库紧张的问题,还能够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而关于养老金待遇的问题,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6连涨,即使是2020年,我国的养老金待遇也没有下降,这表明老百姓交的养老金越多,以后拿到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延迟退休、继续缴费,可以增加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工作时间延长了,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退休收入。
既然延迟退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以上提到的三类人,应当提前做好工作和家庭上的规划,虽然现在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实施,但是也应当提前准备,不然影响自己的利益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