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不少天津的退休人员反映自己实际发到手的养老金要比自己计算的每月少发30元,误认为养老金计发存在偏差。其实并非如此,退休人员每月扣的这30元是用来参保“大额医疗”了,而且是每月从养老金账中扣缴,这才造成了退休人员误以为养老金“少发了”的假象。
什么是“大额医疗”?
我们都知道企事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在职时都要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出现大病诊疗或是住院治疗的时候可以享受按比例报销。但是仅仅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是不够的,因为一是报销比例有限,二是有最高支付限额,这就会造成部分城镇职工在发生较大疾病需要巨额支出的时候“力不从心”,负担压力过重。
“大额医疗”的设立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目的是提高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个人负担,大额医疗基金用于支付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大额医疗费,对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和累计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外的部分进行额外报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二次报销”,以此来最大程度地减轻个人负担。
大额医疗救助费的筹集、扣缴途径
大额医疗费的筹集来自于全天津范围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既包括在职人员,也包括已退休人员。
按照《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享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医保局发〔2020〕85号)的统一部署,自2021年起,在职人员的扣缴标准是每季度首月缴纳21元/月,其余月份缴纳22元/月;退休人员则是每月扣缴30元。
在扣缴途径上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也存在差异,在职人员需缴纳的大额医疗费救助资金由用人单位从工资中代扣代缴;而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的大额医疗救助费则由社保经办机构从养老金中每月代扣代缴、未参加天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则由用人单位从退休费中代缴。这也就是为什么退休人员会发现养老金或退休费中会少30元的原因了。
设立“大额医疗”对广大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有哪些好处?
设立“大额医疗”的最大好处就是减轻了个人医疗支出上的负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了;
之前参保人员在一个年度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上限是35万元,超过35万元的则不予报销,而现在最高支付限额从35万元提高到了45万元,整整提高了10万元。这对于身患重疾的在职人员、退休人员都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个人支出负担降低了不少。比如之前某参保人患重疾花了50万,按照之前的规定,其中的15万已经超出了最高支付限额,需要自己承担,而现在支付限额提高了,只需要自己额外承担5万元就行了,一下省下了10万元。
2.在职人员、退休人员起付线均提高了;
在职人员:之前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至5.5万元,5.5万元之内的报销85%,5.5万-35万的部分报销80%;现在起付线从5.5万上调到了12万,12万以下的报销85%,12万-45万的报销80%。
比如之前在职人员治病花了15万,按照之前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能报销12.275万,自费2.725万;现在治病同样花了15万,能报销12.6万,只需自费2.4万,比之前省下了3500元。
退休人员:之前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至5.5万元,5.5万元之内的报销90%,5.5万-35万的部分报销80%;现在起付线从5.5万上调到了18万,18万以下的报销90%,12万-45万的报销80%。
与上文举的在职人员的例子一样,起付线标准提高后,退休人员的自费金额同样随之下调。
综上所述,天津退休人员每月发现养老金“少了”30元其实并不是计发错误,而是代扣代缴大额医疗救助费了。2021年只有,天津的“大额医疗”无论是最高支付限额还是起付线都提高了,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都是受益者,特别是那些身患重疾需要大额支出的参保人,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他们医疗支出上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每月扣缴30元是完全值得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