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生重点难题。
有的人害怕老去,孤单占满了心灵,希望通过直播购物填满空虚。有的人不觉得自己老,骑行河山歌唱生活,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年活法。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你想怎么老去,老了想干什么,理想中的老人生活是什么样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在杭州大街小巷随机采访了近30人,年龄涵盖20岁到50多岁。
结果过分真实:记者采访的五六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都表示,工作有点辛苦,开玩笑说“将来老了只想‘瘫’着。“要认真说,那就是希望将来可以和小姐妹一起,优雅地老去。”
30岁出头的几位,有的刚结婚,有的刚有了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生活细节以及育儿等各方面的观念两代人产生了冲突,他们希望老了“可以不跟孩子住在一起。”
40+的年纪,几位接受采访的市民都表示,这是一个体会到中年人现实的年纪。
“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都在累积。对于养老或者今后的老年生活一点点现实起来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平平淡淡就好。”
等到了50+,大多数的受访者普遍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想法:“身体健康”就好。关于养老,他们给出的理想答案是:不给孩子添负担,最好可以和好朋友包个楼养老。
20+的年龄:
盼着可以早点退休,“瘫”在家里休息
“现在工作太累了,等到退休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最近“打工人”这个调侃,在网络上、尤其是年轻人中卷起了一股热潮。
开始工作,“接受了社会的毒打”,对于老年,20+岁的年轻人大多数联想到了不用工作的退休生活。“想要瘫着”成了一个热门答案。
马姑娘事业心比较强,给出了为数不多的“想要继续创业”的答案。
她的答案里,有着别样的浪漫色彩:“我想把自己的事业搬到山林里,回到自然的怀抱,悠闲地工作。”
望着自然风光,卸掉别人的期待,不用再去想拼搏和未来,“这个就比较理想了”。
谢先生在一家IT企业工作。他今年26岁。他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是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可以去玩很多很多地方”。
不过他也说了,实现这个理想的前提是,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工作,好好做一个“打工人”。
30+的年龄:
不干预子女,不和子女住一起,
有各自独处的空间
“我觉得还早,没怎么想过以后,不过我不太想像我妈妈那样。”
到了30岁,老年依然是一幅很少想象的图景,但家人成为了一个参照物。
怎么和子女相处,成了30+岁受访者的一个主要答案。
“不会和子女住在一起,给他们一点自己的空间,我也自己找点事情做。”刚结婚的一位女士以婆婆为参照,“我觉得我婆婆那样就挺好,孩子结婚以后就不怎么参与了。”
还有一位刚刚荣升为宝妈的女士似乎更加有感触:“我以后绝对不要和我的孩子住一起,两代人,在很多事情上观点都不一样,容易产生矛盾,还是至少‘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吧。”
比起20+可能有的天马行空,超过30岁的杭州人对养老要更现实了:“老了以后去旅游,这种事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对经济有要求啊。”
40+的年龄:
能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平淡是真
30+想象的“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在40+这里也获得了认可:“人要学会退出,到了年龄就可以退出不少事了。”
也许是经历得更多了,40+的人们逐渐学会了平衡生活和工作:“老了之后就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找自己喜欢的事做。”
对于老去,他们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划。
“我应该会打打拳,画个画。”正在街上画画的一位男士,今年四十多岁了,“距离退休也没多少日子了。”
行色匆匆的李女士,最近已经忙起来了:“我想专注做老年关怀,现在已经开始联系了。等以后时间空一点,就可以专心举办活动了。”
不过,对于“会不会去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这个问题,几乎每位四十多岁的受访者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梦想似乎都已经完成了。
“像环游世界这种很夸张的还没完成,其他想做的事基本都做了。”刘女士和闺蜜悠闲地喝着下午茶,她们想象中的生活,可以不用轰轰烈烈,每天能做点喜欢的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50+的年纪:
身体健康最要紧,这样“还能多玩几年”
记者遇到的几位五十多岁的受访者,不是刚出去游玩回来,就是正在旅游中。女性退休比较早,基本都进入了20多岁的受访者幻想的游山玩水的生活。
“我们都去国外玩过了,平常在杭州就每天爬爬山。”王女士和丈夫背着大包,正好爬完山回家,气色很好。
在他们眼中,退休还没有老,真正的“老年”指的是七八十岁以后的日子:“到时候就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还能多玩几年。”
也许是因为几位受访者都有过照顾父母的经历,对于衰老带来的病痛,他们要更敏锐。
“我就打算找个养老院,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住。”来杭州游玩的阿姨是天津人,说话时带着股相声味,显得十分乐观,“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也舒心。”
物色一处可以和闺蜜一起养老的大院子是不少50岁以上受访者的心声:“几家人可以住一起的那种养老公寓也行,公寓里会有健康管家、生活管家,几家人可以彼此互相照顾,不用麻烦到子女。子女就让他们自己过他们的日子,不用操心我们。”
你想象的老年,从几岁开始?到那时,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有想分享的,欢迎加入小时新闻的大讨论,分享你向往的老年生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见习记者 陈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