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参加社保、缴纳养老保险的朋友都希望以后能够尽可能多地领到养老金。毕竟退休之后,养老金可以说是大家唯一的收入来源。那么在缴纳养老金的过程中,大家就应该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养老金的数额,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缴费方式,这样才能在退休后,拿到还不错的养老金水平。
养老金总体坚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和退休地的工资水平有关。
养老金调整中,养老金调整幅度还会与缴费年限有关。所以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一定要重视“视同工龄”这一项。
“视同工龄”指的是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劳动者,因为当时的社保政策还不够完善,所以职工的这部分工作时间,也是视为缴费年限的。为了确保公平,相关部门对视同工龄的审核非常严格,需要退休人员提供自己的工作档案证明。
如果档案上没有记载视同缴费年限的那部分工龄,职工可以找到原来的工作单位,请他们提供能证明自己过去参加工作劳动的资料,比如员工证明、工资流水、工资单等等,然后再到社保部门核实。
现在人才流动率高了,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对于多个城市工作和缴纳社保的朋友来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退休办理地。
一般来说,按照社保规定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办理退休,如果是在外地缴纳社保累计满10年,那么就可以在当地办理退休。不同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差距水平较高,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基础养老金肯定会比三四线城市高出不少。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社保关系所在地。否则养老金可能会大打折扣。
康波财经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