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选择在哪养老不重要 关键是子女做好坚强后盾
2021-04-23 09:26  浏览:57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你是否听说过养老院有“关系力量”?如果养老院存在“关系力量”,是否愿意让父母入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20多位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子女。


虽然受访者中不少人此前并未听说过养老院存在“关系力量”,但大致了解后,大多对此表示认同。


那么,在了解养老院的“关系力量”后,是否还愿意让父母进入这样的大集体生活?子女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集体生活


总比两个人生活要复杂


27岁的沈先生之前从没听说过养老院“关系力量”这一说法。“我认识的老年人当中,有一些现在就住在养老院。我听他们说,子女常去看望,日子过得都不错,从没听他们讲起有这样的‘阶级’划分。”沈先生说。但当记者问及,是否愿意让父母去养老院生活时,沈先生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父母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多年,突然周围全变成陌生人,担心他们不习惯。而且在养老院里毕竟是集体生活,人际关系总归比两个人生活要复杂。


90后刘女士在温州一所大学任教,父母退休后从东北老家来到温州和她一起生活。刘女士说,虽然之前没有听过养老院“关系力量”一说,但她曾在新闻中看到,养老院里有的老人因为孩子不常去看望,天天以泪洗面。看到这些新闻,刘女士总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我快30岁了,爸妈还认为我是个自理能力很差的小丫头,其实我能照顾好自己。而且我都想好了,他们操劳大半辈子,该享享女儿的福了。”刘女士说。


28岁的杜小姐则对“关系力量”一说有所耳闻,“就像幼儿园小孩拿家长作比较一样,养老院老人也会拿孩子相互攀比。如果将来父母选择去养老院,我确实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周全,让爸妈不开心。”


与子女“捆绑”过紧


未必是最佳状态


说起养老院可能存在的“关系力量”,王先生表示,做儿女的有时也很无奈。王先生是江西人,今年30岁的他已在杭州打拼多年。作为家中独子,他虽然很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但怕父母过来后,生活上不适应。“如果将来他们选择留在江西,也愿意去养老院,我肯定支持。我们相隔这么远,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很难快速出现在他们身边,但养老院有专业护理人员,还有其他老人作伴,我能放心一些。”


27岁的吴先生则认为,父母与子女“捆绑”过于紧密,未必是老年生活的最佳状态。他提到一对邻居夫妇,两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给两个儿子分别买了房。退休以后,老两口没过上几天清静日子,就到大儿子家照顾怀孕的儿媳。好不容易熬到大孙子上幼儿园,小儿媳又生了,老两口还得搭把手。现在,两位老人每天在两个儿子家来回奔波,感觉比工作时还要忙。“对他们来说,养老院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起码在那里他们能有自己的生活。”


30岁的钱女士对于养老院“关系力量”一说也有不同观点。她认为,即使儿女能经常看望,也做不到分秒不离。与其过度依赖子女,不如在养老院里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这就好比在学校读书,父母和老师都是辅助力量,关键还是要靠学生自己。


无论父母如何选择


子女都要做坚强后盾


大多数子女都表示,无论愿不愿意父母到养老院生活,都是父母的选择。子女能做的,就是尊重父母的选择,并尽可能给予支持,帮助父母实现他们设想的养老生活。


40岁的郭女士说,父亲过世后,母亲一直一个人生活。她曾张罗给母亲再找个伴,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人。“等我老了就去住养老院,那儿有朋友,也不给你们添麻烦。”母亲说这话时态度很认真,这让郭女士感到很心酸。“所以我要努力赚钱,将来如果她要去养老院,可以有更好的条件、更多的选择。”郭女士说。


27岁的朱小姐认为,如果父母想去养老院,不仅是入住后要常看望、常陪伴,在入住前,子女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通过信息搜集、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帮助父母选择软硬件条件较好、地理位置合适的养老机构。


44岁的陆女士则表示,“关系力量”在任何地方都存在。入住养老院很多时候是基于客观需要,并非子女主观上“抛弃”父母。尤其是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已不是简单陪伴就能满足的。


“如果有一天,父母说要住养老院,我会先了解清楚他们做此决定的原因,是生活太孤独,还是身体原因需要人照顾。然后我们再一起商量,什么方式能更好满足他们的需要。”陆女士说,总的原则就是,父母选择在哪养老不重要,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子女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发布人:b53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