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保第六险登上热搜!“这项政策对独生子女、失独、丁克家庭都十分有用!”
何为“第六险”?就是在原本社保的五险(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基础上,增加了“长期护理险”。
长期护理险究竟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一个数字,到2053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而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也在日趋增多,怎么办?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为了让所有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第六险应运而生!哪些城市先行试点?如何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01
4年前开始试点,近期新增14城!
其实,长期护理险于2016年已经开始试点,目的是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经过四年的时间,试点城市阵容将进一步扩大。
具体规定是这样的:
9月16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长期护理险试点扩围。
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福建、河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4个省区市相关市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加上原来的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省区市已达28个。
为什么是这些城市试点,还将有哪些城市纳入试点地区?
社保局规定,扩大试点有6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同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02
为何新增“长期护理险”?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也就是说,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迫在眉睫!
除了老龄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超过4000万。这是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而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日前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显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
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中无法完全自理,或独立生活能力在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在此背景下,近期,国家医保局就印发了如上《意见》,着手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
03
第六险如何缴纳?如何享受?
看到第六险的消息后,有不少网友发问“要交多少钱?”
对于个人和单位缴纳的社保费用,《意见》中明确,社保资金的筹集措施,会综合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情况,科学测算统筹年度总额,职工参保人员以单位和个人原则上1:1比例分担。
那么如何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呢?
《意见》规定,“明确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员,依申请并通过失能评估认定的,方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在支付范围上,主要用于购买和支付协议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基本护理服务费用,其中社保基金支付水平控制在70%左右,并且鼓励参保人更多利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
在此前的试点城市中,上海的陈阿婆就已经用上了长期护理保险。陈阿婆今年89岁,患有帕金森症,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护理员都会到家里为她提供一小时的专业照护服务。
根据政策,通过评估的老人,根据失能程度等级不同,每周可获得3到7小时的服务。陈阿婆每周5小时的上门医疗照护,费用65元/小时,自己只需掏6.5元,其余90%由长护险基金支付。2019年,这项服务已惠及像陈阿婆这样的失能老人近50万人。
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