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阿耐《都挺好》:还原中国式家庭原貌,戳破扭曲的亲情关系
2021-03-10 20:58  浏览:9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丨花欲燃吖


2019年,由姚晨、郭京飞、倪大红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浙江卫视以及江苏卫视首播,一经上映,迅速掀起一波热议。这是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剧,讲述的是苏家的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苏母的突然去世,让家中老父苏大强突然翻身农奴把歌唱,作的家中子女妻离子散,也让这个家深藏在犄角旮旯的阴暗和不堪,都因为这一次意外而抖搂在阳光之下;从小到大被忽视的小女儿苏明玉忽然成了这个糟烂家庭的救命稻草,这一切的变故和遭遇也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开始反思过去,正视自己的问题,有人从中得到救赎,有人从中得到一些领悟.....

姚晨凭借《都挺好》在釜山电影节喜获最佳女主角的奖项,同时,该部电视剧也提名多项业内含金量较高的奖项,可以说,这是近些年来为数不多的一部佳作,能够将家庭情感剧拍得如此细腻动人,剧情拿捏分寸刚好,演员演技也恰到好处,尤其是倪大红老师的苏大强更是演绎出了一代“作爹”的精髓,让人又爱又恨。


这部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都挺好》,如果单看电视剧来说,该剧剧情不失笑料也不乏温情,可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让人笑中带泪,给你一个巴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甜枣,最终的结局就如剧情梗概中说的那样,苏家人明白即使血脉相连,也不能忽视情感的沟通,于是苏家一门还是实现了中国电视剧传统的俗套大团圆,亲情回归,圆满ending。

不过要是和原著相比,我或许更喜欢原著中的安排,苏明玉在最后一章面对苏大强以及自己当下的局面,心里暗道:“指望她捡回失去的亲情是不可能了,就这样淡淡如水的交往着吧。”

阿耐在原著中丝毫不避讳人性中的善与恶,将中国式的家庭原貌一笔一划描绘给读者,透过苏家一门的遭遇和苦痛,向所有人发出了一声警醒,除了反思当下家庭生活面临的现状,也戳破了扭曲的亲情关系。


一、家庭生活也是一项风险投资。

在原著之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家庭都是不等边形,只要每一边都安之若素,不等边有不等边的理由。看苏家那么畸形的不等边形,也是稳固地发展了几十年呢。 一个家是一个顶梁柱支持,如今拔去顶梁柱,这个家如何恢复平衡结构?”

苏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早已摇摇欲坠。苏母就是支撑着全部的顶梁柱,一旦她抽离出这个家,所有的暂时安稳顷刻都会坍塌。所以当她在麻将桌前撒手归西,留下了毫无自理能力的老伴苏大强,常年被压抑的天性在这一刻彻底触底反弹,苏家从此就不再安生了。

本来欣欣向荣的一支绩优家庭长线,儿子家庭事业稳固,女儿飞黄腾达,老有所依还能有个闲钱打发下业余生活,突然间,亮起绿灯,全家人的幸福指数毫无预兆地疯狂下跌。

恋爱是期货,是一种未被兑现的爱情,那么两性结合的婚姻,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夫妻共同投入到一段家庭生活之中,这和你有点闲钱突然要去搞个理财投资思想差不多,都是为了要博一个高“收益”。


真正的投资,是为了经济上的盈利,而婚姻,似乎更贪心一些,除了经济上的共同扶持还有一种叫做“幸福”的博弈,那么婚姻既然是投资还是一项多收益的投资,其风险也是必然不能小觑的。

巴菲特曾说:“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很多全职太太,放弃了高收入的工作,放弃了理想,为了一句“我养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一旦男人违背了诺言,她就彻底丧失了生存能力。男人也一样,类似苏大强这种凡事自己拿不定主意,只想当个鸵鸟,将一家子的命运交给妻子,一旦对方出了意外,也意味着他丧失了自理能力。

她们以为自己在做的叫做“依靠”,而实际上这种行为叫做“寄生”。

而苏家,就是当代家庭不良的一个现状缩影,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对方的身上:养老押在儿子身上,决定权押在妻子身上,上一代压榨下一代,下一代啃食上一代,最终,当风险来临时,他们还毫无招架之力。

我记得上学时,我的经济学老师讲过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组合投资的风险要远远小于孤注一掷。


对于家庭生活而言,女人主内,男人主外,或是反向为之,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擅长的一部分,不能把两个人的生活抛给一个人。

苏家的问题是把家庭的重担压在了一个瘦弱的女人身上,原本强势的苏母在重压之下活成了一个男人。

苏母来自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深刻影响,导致她不仅成为一个“扶弟魔”,而且性格越发专横霸道,本来嫁给苏大强之后有机会换一种生活,常言道一段好的婚姻可以治愈原生家庭的伤,而苏大强给苏母的只有伤上加伤。

在电视剧中给了苏大强一些美化和包装,也为他的种种“恶行”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而实际上在原著之中,苏大强可怜却并不无辜,他懦弱无能,胆小怕事, 苏明哲身上的某些气质是来自他这个老父亲,这并不全是苏母强权之下的“恶果”,并极有可能,因为其不堪重用,才不得不让苏母扛起了这个家。

苏家的倾颓和离散,苏母有责任,苏大强同样难逃其责。


二、撕开老年人的情欲和隐痛,养老的难题在于丧偶后的归宿。

苏大强在苏母去世之后,将两个儿子作的精疲力尽,先是要去美国而不成,将大儿子苏明哲夫妻阴差阳错的双双逼回国。随后又因为买房子的问题牵扯进来了苏明成,闹得朱丽小两口也不得安生。

总算是尘埃落定,一家人平静了几天,他又开始和保姆蔡根花宣布闪婚。

这里就牵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老年人丧偶后何去何从,几乎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心病。

人们以为人老了就开始变得无欲无求,实际上正好相反,正因为人老了,对情感的渴求要胜与年轻时期。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感到莫大的空虚和寂寞,前几十年吵吵闹闹,突然身边清静了下来,难免无所适从。

现代社会,儿女们又常不在身边,老来无伴成为了养老的核心问题。


在《都挺好》原著中蔡根花宝贝和苏大强这一剧情线的铺设要比影视剧中更现实。蔡根花是乡下来的女人,吃苦耐劳,丈夫早死,有个儿子,她是家里亲戚给强塞进来的给苏大强的,他自己是从来没敢有过雇保姆的想法,是蔡根花的到来,让他意识到自己还能享受这个权利。

于是,蔡根花留了下来。

蔡根花代表了一部分的老年求偶群体,并非像影视剧中那样过于“恶念”,非要贪图一个房子或者一份家产,在原著之中,蔡根花也是一个可怜的有些自私的女人,她来做保姆是为了有个营生干,而且干活干得也不差,偶尔克扣一些菜钱,也符合她小市民的形象。

她看中苏大强的家庭,几个儿女都有出息,而他又有些文化水平,人又也敦厚老实,应该是个可以托付养老的人,她其实就是准备找个能接盘她和她儿子,让她后半生不用在四处奔波做保姆的人,苏大强刚好合适。

这也是一部分老年人想要老来伴的原因之一,给子女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能为自己的后半生找个依靠,说来自私,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正因为如此,蔡根花的这个小危机轻而易举地被苏明玉给化解了。她给蔡根花涨了工资还增加了满勤奖,说了一下这个家庭虚假的繁荣包裹之下是怎样的暗流涌动,蔡根花并不傻,当然选择拿钱办事远离是非,自然再不提结婚的事,只安心做个保姆。


苏大强之所以非要娶蔡根花,有两点原因,也是说出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心声。

1、老年人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只有细水长流和相濡以沫

苏大强内心是喜欢蔡根花的,这和年轻时的爱情不同,这种情感更倾向于舒适,就是他和她相处起来融洽自然。蔡根花和苏母的强势不同,她性子软好脾气,最重要的是嘴甜,做惯了服务行业,学会了吹捧,把苏大强捧得飘飘然。

男人都喜欢被人崇拜,苏大强也不例外。被苏母打压了大半辈子的自尊心,在苏母离世后一点点打破重建,他去参加了大学老师的聚会,开始写诗,写文章,还有幸发表了几篇在报刊上,而蔡根花总是抱着鼓励的态度去回应他,带着仰慕的目光看待他,这让苏大强十分受用。

他已经太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平等的家庭关系,自由又美好。其实,老来夫妻,还能有什么其他期待,无非就是你闹一闹,我笑一笑,和和气气地过好每一天,蔡根花给了苏大强一个家的氛围,让他对后半生开始有了期待。

这种愉悦感,让他产生了要娶蔡根花的冲动。


2、长久的孤独,难以忍受。

苏大强到最后可以说是众叛亲离,小女儿苏明玉巴不得和这个家庭扯不上一毛关系,二儿子苏明成不争气,两父子互相厌弃,大儿子是愚孝,碍于自己的那个小家也不得不抛弃了老父亲。

偌大的房子里,只有保姆还能和他说说话,可是保姆随时都能走,并不踏实。

哪天苏明玉或者几个孩子一生气,保姆也不给他请了,他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身边有个人,不管好坏,总是个伴,闲来说说话,所以他需要一个老伴来填满自己生活。

苏家的糟心事有其难以解开的疙瘩,可是,放到当下老年人的情感问题上,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子女不能承担起陪伴的责任那么就不要过于干涉老年人的生活,可以帮助老人筛选出合适的人,却不必非要做个阻拦者。

人老了的孤独,或许,只有我们真正老去时才能懂,但愿我们不要那一天到来时,才后悔留下过什么遗憾。


三、与原生家庭的和解未必需要以原谅为结局,算了吧,也是一种态度

又是一年,大年除夕,苏明哲远在美国只能发来贺电,保姆蔡根花为了照顾儿子请了两天假,苏明成因为打击太大和家里失联,勉强算一个失踪人口,苏家只剩下一个老头独自过节。

他借着冷风喝了几口小酒,又吃了几口冷菜,肠胃不适进了医院,谁也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被这个家庭抛弃的苏明玉陪着苏大强过了年。

苏明玉也对自己的态度表示意外,没有火气也没有怨恨,似乎一切都淡淡然了,她不会选择原谅苏家曾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当然也不愿意带着这样的恨意将自己的生活搅的一团糟,她选择算了吧,淡淡如水的交往,顺其自然罢了。

或许大团圆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结局,但是,谁又想过这对于曾遭受伤害的人来说是否公平呢?伤过的心总是有块疤隐隐作痛,何必强人所难要求原谅呢......

苏明玉和原生家庭的和解,不在于原谅他们,而是放过自己,算了吧,是她不再为过去而为难自己,她选择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这也是一种态度,这也是我比较喜欢阿耐这部作品的原因。


结语

阿耐的原著还原了中国式家庭原貌,也给了每个人物一个合理又现实的结局。苏明成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并非一朝一夕,一次坎坷就能立刻浪子回头,而他在脱离了苏母建立的象牙塔后,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自我修复,以及重新适应没了母亲保护的自己。

作者没给他和明玉说道歉的机会,他开不了口,而明玉又不屑于听......

在原著中,阿耐将自己的生活智慧融入了文字之中,所有交织的故事线,层叠铺展,最后人物的命运无限接近却又永不相交,读罢苏家的故事,才明白作者是真的活明白了的人。


发布人:480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