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在人口结构几大数据中,笔者留意到了年龄结构分布数据。
数据显示,在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
分省份来看,65岁及以上年龄段:占比最大的是辽宁17.42%,然后是上海16.28%,江苏16.20%,吉林15.61%,黑龙江15.61%。
另外,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均超过了7%,在这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
笔者特意科普了一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表示该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占比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由此可见,我国除了西藏以外,都不同程度的进入了老龄化,其中12个省份进入了深度老龄化,分别是:辽宁、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数据显示,目前没有超老龄化的地区。
那么,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如何应对呢,本篇,笔者将以社会公民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一些应对措施。
一,提前规划养老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老,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笔者认为,养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物质层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老年生活有好的保障。优良的经济条件,以及物质基础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年轻时要提前安排好养老金,养老住所,以及其他方面的养老物质保障!
2.精神层面。
养老生活,由于退休了,没有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枯燥,单调的养老生活,进行自我生活安排,规划,心理调适。笔者认为,培养多元化的兴趣和爱好,是很有必要的,会为养老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多了解目前,或者以后会出现的养老方式。这一点也算是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提前多了解养老模式,对以后的养老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多结交一些生活中的好友。
好的朋友,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养老生活中,多了一些同龄的好友,可以互相来往,走动,还可以一起结伴出游,参加其他的活动等,为养老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生活中几个朋友的交流,来往,走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实,提升自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工智能下,先进的智能家居设备层出不穷,确实给生活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有点玩不转。
退休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锻炼大脑,还可以较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人工智能发展。给自己养老家居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的。
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体魄,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要提前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入养老生活后,同样也要保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一副好身体,生活品质也会更好。
“生命在于运动”,为了老年生活有个好的体魄,年轻时候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很有意义的。
五,注重日常营养的摄取。
对于退休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不能忽视了日常饮食和营养补充。合理地安排膳食,科学地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对于养老生活给出的应对措施,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