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努力,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城市逐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居民全部成为受益群体,从经济收入、医疗环境、教育资源、养老保障等方面领先农村几十年。
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非常突出,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日益严重,养老和医疗困难长期存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除员工保险外,城乡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也在农村推出。
尽管比较下来确实不尽然,但相比以前已经好了太多,至少现在农村老人每月能拿到100元左右的养老金,可以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并且随着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状况好转,保险缴费基数提高,国家补助提高,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提高。
而且今年,已有多个省提高了养老金标准,山东、江苏、山西、湖南长沙、厦门等地都不同程度上涨。目前,其它省份每月都会公布数据,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城市和农村提高基础养老金是定局。
在退休金提高后,今年农村还有两个好消息。
(一)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
十五、五五期间,国家将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全民覆盖,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育幼、交通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
长期以来,城市发展比农村快,主要是工业化在城市,第三产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现在倾向于农村,意味着弥补这些不足,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交流。再也不像城镇那样用一条腿走路了,也许无法像城镇那样建造基本服务,但肯定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建几个。
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物流服务、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市民餐桌,取消了中间几个环节,农民收益增加,市民得到实惠,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基础服务,为乡村旅游和市民下乡铺平道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农民参加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
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额也在慢慢增长。鼓励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其实,农村参保,国家补贴,不管是养老还是医疗保险,都是国家大力补贴,而且是越补贴越多,合作医疗最低补贴是580元,据说大家交的钱数额都在增加,但是同样的,医保报销比例也在提高,养老金也在提高。
而农村居民也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众所周知,职工的退休金很高,少则每月一两千,多则六七千,远远不如现在的一百块钱;医疗保险也一样,新农合只报销70%左右,职工医保90%都是很正常的。
缴费基数当然也不低,在企业工作的时候,一般一个月的养老保险个人每月都要交100多块钱,按当地的工资标准计算,比如苏州就在200多块。此外,国家对农村柔性就业者也有补助金,符合4050政策的柔性就业者每年有6000元的社会保障补助金,可以连续3年领取,也可以领取5年,还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