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养老金政策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基础性质调整,最初的调整政策是各地自行计划统筹的,调整的幅度与标准不能保持方向上的统一,渐渐的就改为由国家社保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安排了。
每年的6月是养老保险政策调整的重要时间段,2021年北京地区的养老金调整的方案率先出炉,今年该区的养老保险发放政策的调整可谓是用心良苦,各领域人群,不论是城镇医保的参险人群还是农村医保的参险人群都有正向的调整。
每年保险金的调整程序,今年的政策调整后几月才能享受
以往年的基本程序为参考,养老金的政策变更都是首先由财政部门在做好了相关预算之后,由当年的全国性重要会议讨论并宣布调整决定的,正常情况下,3~4月份的时候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就会联合下发当年的调整通知。5月底之前,各地的政府统筹机构便会将相关的调整与实施方案上报人社部和财政部审批。到7月之前,这些调整方案在审批后会明确地向社会统一公示。7月--8月时相关的调整政策便会落实到位。
用概括一点的话来总结就是,每年从1月开始养老金便会开始起进行调整,到了7~8月份时便会开始进行补差,老百姓就能享受到这项退休待遇了。
今年北京地区的定额调整力度不减往年年
在针对退休群体的政策倾斜上,如果属于建设征地的农转工群体,社保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下的增加额度为30元,社保缴费年限在15年以的增加额度为45元,除此之外,其余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上的群体,每年增加1年的缴费年限,就会增加3元额度。
从以上政策力度可以看出,在全国养老保险的涨幅均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北京地区的总体上涨幅度却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定额调整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这个增加情况与去年增幅保持一致,力度不减。
政策倾斜人群以低养老待遇人群为主
北京地区养老金调整的特色一直以来都以社保基数调整的去比例化为主,相比之下国内其他以调整前的养老金为基数的地区,选择所有人都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调整,这一情况虽然存在些许的合理性,但事实上是在拉开低待遇和高待遇人群之间的差距,这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的目标相去甚远。
2021年北京地区的政策将去年调整前的5786元作为临界金额,每月退休工资在5786元及以下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5元,而高于5786元的,则每人每月增加20元。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起到提高低待遇,控制高待遇,均衡发展的作用,因为低待遇的群体比高待遇的群体每月多加了35元。
而且,北京地区为了保证公平性还专门划出了一条保底条例,如果退休工资在5786元以上的群体,增加了20元的额度之后,养老工资依旧不足5841元的,则可以直接补足到5841元。
针对退休时间较早、年龄较大的退休群体,2021年继续适度倾斜
北京地区除了上述的补贴调整之外,年满65周岁的高龄群体还可以再多享受40元~70元之间,四个档位的倾斜福利,以体现政府对退休时间较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更长的退休群体的倾斜。因为这部分高龄人群的身体普遍不是很好,在退休后因病致贫的人不在少数,为了保证这类群体的生活维持在正常水平,适当增加政策的倾斜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个福利档位分别为:65~69岁之间的退休老人,可以增加40元/月,70~74岁之间的,可以增加50元/每月,75-79岁之间的,可以增加60元/月,80周岁及以上的,可以增加70元/月。
在上述2021年度的调整方案正式实施之后,北京地区的退休老人大概能增加多少养老金呢?可以举个例子具象化一下,北京的李奶奶今年已经77岁,每月的基本退休工资为5000元,已经参保30年,那么她今年可增加的退休工资为:
定额增加(50元)+年限增加(30*3=90元)+(基数增加:55元)+(高龄补贴:60+5=65元)=260元。
总结
从李奶奶的例子中可以算出,她养老金的实际涨幅为5.2%,远高于全国平均4.5%的退休工资涨幅。这次涨幅有效地保障了退休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是惠及民生的优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