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提议爸和兰姨吧,也别领结婚证,免得以后出现经济纠纷。周逸伟却坚持与兰姨领证结婚了,刚结婚兰姨就开口借了35万给女儿买房,随后就去给女儿带孩子迟迟不回。婚结了,钱花了,人却没了。
周逸伟满60岁,从一个事业单位退休了。原本他早早的就在计划退休后要跟老伴儿四处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准备出国一趟,再陪着老伴儿好好的安度晚年。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周逸伟退休后不久,老伴儿就查出乳腺癌晚期,虽然进行了及时的救治,但是却无法阻止癌细胞的扩散速度,不到半年老伴儿就撒手人寰了。
悲痛欲绝的周逸伟大病了一场。女儿定居在美国,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外企工作,根本无人能顾及他,儿子给他请了个护工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周逸伟康复出院。儿子不放心他,就让他搬来同住。但是与儿子一家同住,他感到拘束和寂寞,实在不愿意住在一起,就搬回了自己的家。每天周逸伟都觉得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孤零零地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家里越发的空旷,人也是越发的寂寞。
儿子提议让老父亲多出去走走,多参加一些老年人活动,认识多一点朋友,也好打发时间。听从了儿子的建议,周逸伟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在这里,他感觉到了生活很充实,也缓解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也就是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周逸伟认识了比他小12岁的周淑兰,大家都叫她兰姨。
兰姨也是社区的志愿者,十年前因为与前夫感情不和离了婚,独自抚养女儿。如今女儿已经上大学,兰姨就在女儿学校附近找了一个超市理货员的工作。闲暇功夫就来社区做志愿者。
两个人就这样相识了。
知道兰姨工资收入不高,女儿还在读大学经济负担重。周逸伟就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资助兰姨。兰姨投桃报李也经常上门帮周逸伟打扫卫生,做饭,关心他的饮食起居。一来二去,两个人关系越来越近。
周逸伟看中了兰姨的细心体贴,想着自己的空虚寂寞,就向她表白,想要跟她在一起。
其实单身多年,一个人供女儿读书,生活的艰辛让兰姨也萌生出了想要找一个人依靠的想法。她知道周逸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事业单位退休,工资不少,家里房子三室一厅,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兰姨有些打退堂鼓,她怕被人说三道四,也怕双方的儿女们反对。
对于兰姨的顾虑周逸伟表示理解。建议兰姨去说服女儿,至于自己儿女这边,自己去想办法做工作。兰姨答应了,周逸伟就顺势建议让兰姨退掉租的房子搬来一起住。
就这样两个人过起了同居生活。
同居的日子里,两个人感情越发的和谐。兰姨把周逸伟的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条。周逸伟对兰姨也信赖有加,把工资直接给了兰姨让她用来买菜、买生活用品,每个月按时给兰姨钱,用来支付女儿的生活费。还给她买衣服买首饰,是用心在对待她。
这段同居的日子,周逸伟没有跟子女承认他们的关系,只是说兰姨是自己请的保姆。
其实,儿子儿媳早就看出了两位老人之间的暧昧,但是既然父亲没说破,也有个人来照顾他,儿女也乐得高兴,自然没有意见。
后来,兰姨的女儿毕业了,就跟大学里谈的男朋友一起去了杭州应聘工作。临走前也应允了母亲和周逸伟的婚事,在女儿看来,母亲老了有个人依靠是好事。
得到了兰姨女儿的祝福,周逸伟也下定了决心向儿女摊牌,要跟兰姨领证结婚。
周逸伟没想到跟儿子说明了情况,儿子的反应十分激烈,不仅反对,而且一口咬定兰姨没有正式工作没有退休金,又比父亲小12岁,这不是明摆着冲着父亲的财产来的嘛。
父子两个这次谈话不欢而散。最终,儿子说要打电话给美国的姐姐商量一下再说。
兰姨有些委屈,哭着跟周逸伟说:“你儿女要是不同意就算了,我也不好再留在你身边伺候了,免得被人说闲话。”看着兰姨的委屈,周逸伟忽然下定了决心:“你放心我的婚事我自己做主,跟他们商量只是尊重他们而已,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我这里。”
虽然周逸伟当着兰姨的面把话说得漂亮,但是还是不能不顾虑儿女的想法。儿女没有点头,他只能每天打电话问儿子到底考虑的怎么样了。
原本,周逸伟的儿子只是想先拖着,能拖久一点是一点。也许拖得久了,兰姨就知难而退了呢。却没想到父亲如此执着地天天打电话催问结果。
被逼无奈儿子直接说了实话:“爸,不瞒你说,我就是认定她跟你结婚就是为了你的财产,等她把你钱算计的差不多了,就会一走了之的。如果你非要结婚,那就去做个婚前财产公证。”听了儿子这样的话周逸伟很生气,他相信兰姨不是这样的人。更担心做公证岂不是要伤了兰姨的心。
而且在他心里是这样盘算的:如果没有一点保障,谁愿意嫁给一个老头子天天伺候呢。在这一点认识上周逸伟是清醒的。既然要做夫妻就不能太计较算计,人家付出那么多,总要给一些保障和回报。
却没有想到周逸伟的这个念头恰恰让儿子抓准了把柄:“爸,你看吧,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她,你自己潜意识里都猜到了她是为了你的钱。”
女儿也打来电话不同意结婚,她的建议是两个老人就同居生活好了,彼此扶持互相照顾。如果兰姨把父亲照顾的好,以后她和弟弟也会把兰姨当成家人一样照顾,不会让她没有保障的,老了也会给她养老。
儿女的态度坚决,周逸伟根本不敢跟兰姨说。只能选择拖着。
直到兰姨的女儿从杭州打电话给兰姨,叫她不能再拖了,如果周逸伟没有跟她结婚的诚意,就别耗下去了,催着母亲来杭州跟自己同住。兰姨动了心思,周逸伟慌了,他害怕兰姨真的一走了之。最终,他心一横,不顾儿女的反对,还是跟兰姨领了结婚证。
婚后,兰姨辞了超市的工作,更加一心一意的照顾家和周逸伟。两个人的日子过得顺心顺意。
但是有件事憋在兰姨心里很久了,她不敢贸然开口,却又无法打消念头。
原来,女儿跟男朋友打算在杭州成家立业,正张罗着买房子,但是首付还差35万,女儿开口了,兰姨不好拒绝,纠结了好久兰姨终于开了口:“女儿买房子还差35万,想跟我借,你说怎么办?”周逸伟毫不迟疑就给了兰姨35万,他觉得既然两个人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兰姨的女儿也是自己的女儿。
原本还忐忑不安的兰姨瞬间宽了心,也心怀感激,觉得自己真的是嫁对了人。从这以后,兰姨对周逸伟的照顾更上心了。日子过顺了,周逸伟越发的精神十足。为了避免节外生枝,35万的事周逸伟对儿女隐瞒了。
后来,兰姨的女儿结了婚,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婆婆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孩子,只能求助兰姨来帮忙。
女儿开口了,兰姨的心也飞走了。周逸伟却不干了。自己费了这么一番周折就是为了把兰姨留在身边,让自己老有所依,有人相伴。如果兰姨去帮忙照顾孩子,起码得一年两年。自己不是又成了空巢老人。
得知继父反对,兰姨的女儿亲自打来电话苦口婆心地劝说周逸伟,还邀请他一起来同住。最终,周逸伟无可奈何的答应了。
可是,住了不到半个月他就受不了了,陌生的城市生活不习惯、继女家里只有两房一厅拥挤不堪、也不是自己儿女家怎么都约束、兰姨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周逸伟一刻都不想多呆下去了。
周逸伟拉着兰姨要求她跟自己一起回厦门。兰姨犯难了,他们走了孩子谁来带,两个人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周逸伟一个人回到了厦门。
面对空阔的三房一厅,想着回来这么久兰姨连一个电话都没打给自己,周逸伟越想越生气。
儿子得知此事更是火上浇油。说父亲不听劝告非要结婚,这下好了,自己孙子不带跑去给别人带孙子还捞不着好处。
一气之下周逸伟住进了医院。儿子来医院看他,又啰嗦了一番:“你看你对人家那么好,把人家当家人,你住院了人家都不来看你。趁早离婚得了。”
儿子的话更是让周逸伟心烦不已。可是他并不想离婚。为了挽救这段婚姻,周逸伟主动给兰姨打了电话。电话那端的兰姨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说自己天天忙得团团转,什么也顾不上。
还好,兰姨还是问了一句周逸伟身体怎么样。听到了这句久违的关心,周逸伟的气顺了一些。就提出让兰姨回来,可是兰姨铁了心要帮女儿带孩子,说小夫妻上班顾不上,孩子太小请保姆不放心。最后反而劝说周逸伟放宽心,等个两三年,等带完这两三年就回来两人好好过日子。
看兰姨态度坚决周逸伟又气不打一处来。一气之下说出了离婚的气话。兰姨也气得挂了电话。
事后,周逸伟后悔了自己的冲动,又一次主动去杭州找兰姨,希望挽回关系,结果两个人谈崩了,最终还是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
离婚后,兰姨来家里收拾东西,周逸伟看着兰姨对自己理都不理的冷漠,不禁心寒。想起自己付出那么多,却换来这样的结局,越发觉得不甘心,他当面要求兰姨归还35万元购房款。兰姨说:“他们现在经济状况紧张,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再说了,我伺候你那么久,就算是工资也不为过。”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了起来。眼看着兰姨收拾完东西要走。
周逸伟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抡起拖把杆子对着兰姨的脑袋一下下狠狠地敲了下去。直到邻居听到声响赶来他才住了手,最终兰姨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周逸伟也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如果当初兰姨和周逸伟都只选择同居式养老是不是就会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呢?
所谓同居式养老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居住,彼此照应,共同分担生活费用。说白了就是在生活中各取所需,提供自己有的便利条件搭伙过日子。
周逸伟能提供的条件是:丰厚的退休工资,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给双方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兰姨可以提供的条件是:细心周到的照料家庭,让双方的生活过得更加的安逸和顺。
如果只是同居式养老的相处方式,各自拿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然后共同经营一份生活不去计较得失,也不去算计对方的价值,也许这是更好的相处方式。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谁也不沾便宜,各自也过得舒心。
既然是合作,也可以以平常心的状况正确面对合作的终止。
比如一方因为某种原因需要终止或者暂停合作,那就顺其自然地终止合作就算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得失计较。比如,兰姨因为要给女儿带孩子,就需要暂停合作,收回了自己的资源条件,那么周逸伟也就不该去计较强迫她必须继续履行职责。另外既然是合作关系,兰姨也就不该伸手跟周逸伟要维持生活以外的钱财。如果双方都能遵守规则,也许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案了吧。
当然,人是有感情的,也无法总是如此冷冰冰的以规则行事。
如今,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两亿多,老人的养老和黄昏恋问题将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年人也需要生活上有人照顾,情感上有人体贴。但是因为再婚家庭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双方儿女、财产纠纷、第三代的抚育等问题,也衍生出了很多纠纷。
如果都是同居式养老的模式,在合作之初就坦诚地拿出自己的资源,匹配合理的同居对象,彼此都不要奢求更多的利益,只为了搭伙安顿好晚年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无论同居式养老也好,黄昏恋再婚也罢,老年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儿女应该多多给予关心和理解,不要过度指责和强加干涉,也不要只为了自己,拖累了老人的生活。哪怕不是再婚夫妻,又有多少老人为了给儿女带孩子又累又辛苦又不被理解。更是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关爱父母,关爱老人,不该只是一句空话了。
(本文根据2017年发生的真实案例整理,文中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