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赵本山“恩怨往事”:和高秀敏搭档8年,他们背后的男人!不简单
2021-02-18 10:23  浏览:115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

1982年,对于赵本山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当时他没名也没钱,还有个盲人二叔要照顾,媳妇葛淑珍是相亲认识的,两人凑合着结了婚,这是婚后的第3年。


这一年,葛淑珍给老赵家添了个男丁,儿子赵铁蛋出生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赵铁蛋不仅是个聋哑儿,还患上了软骨症、肺气肿及心脏病,夫妻俩没少为这事发愁。

但生活给了你一记耳光,必然会再给你一颗甜枣。赵本山也在这年迎来“事业运”的眷顾。

辽宁省举办了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25岁的赵本山出演了《摔三弦》里的盲人,一举成名。


比他小两岁的老乡高秀敏,也在这一年进了扶余市民间艺术团做演员,她的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可响亮,人送外号“小郭兰英”。

没几年,高秀敏就升成了艺术团的副团长。

不过,事业忙起来的她,也渐渐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两个“有喜有悲”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他们会因为一个叫“何庆魁”的男人,组成春晚上的“王牌搭档”。

2

高秀敏18岁时就认识了才子何庆魁,何庆魁还给高秀敏写了个叫做《两枚戒指》的剧本,所以她深知他的才华。

1988年,29岁的高秀敏再次遇见他,在200块钱演出费的游说之下,何庆魁选择再次跟高秀敏搭档,他写剧本,她来演。


“气场合”真的是门玄学,一年后,两人合作的剧本《谁娶谁》大获成功,在东北打出了名声。

赵本山也同样在这年,遇到了自己事业上的贵人姜昆。


那时候的媒体渠道都还很闭塞,一个人有名气也就是当地几百里地方知道,而春晚是全国观众都能看到的平台,也是一个神奇的造星厂,登一回全国观众就都认识你了。

对于那时候的小品人来说,春晚是他们梦寐以求登上的舞台。

用黄宏的话来说:管自己演得好不好呢,先登上去再说。

在姜昆的举荐下,赵本山于1990年登上了春晚舞台,表演了拉场戏《1+1=?》《麻将、豆腐》。春晚这个大平台,也让全国上下一夜之间认识了他。


1991年,两个在喜剧路上奋斗的年轻人,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离婚。

高秀敏是忙于事业,和丈夫的矛盾越来越大,索性离婚,带走了女儿李萱。

赵本山是聚少离多,和妻子本就没有共同话题,商量之后,自己净身出户。

了却牵挂的两人,开始对事业发力。

高秀敏果断辞职,虽然扶余艺术团是个“铁饭碗”,但也确实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高秀敏一狠心,做起了个体演员。


这个决定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就好比一个人考上公务员,结果发现自己更喜欢做没有束缚的个体户,然后就辞职离开体制了,自己到还好早就想通了,但是父母、亲戚肯定不愿让你放下这“铁饭碗”。

而且当时的高秀敏还离异带着女儿,还想闯荡事业,算是那个年代下的“女强人”了。

所以说,有些人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他/她能成功。

收拾好情绪,她就和何庆魁南下深圳,参加了全国小品大赛,凭着小品《包袱》,一举拿下了大赛的金奖。


两人也在合作中生出了情愫,高秀敏是孑然一身了,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何庆魁不一样,他还有远在老家的妻子。

何庆魁的原配和他的纠葛也很深,原配是个知识青年,为了他从城市嫁到了农村,孩子们也都孝顺,何庆魁虽然爱上了高秀敏,但是对原配的歉意很难让他开口摊牌。


还是一次高秀敏喝多了,才把两人的事情捅出来。原配听了之后,并不同意离婚,但却选择了让步,自己去南方给大儿子看孩子去了。

临走之前,原配给何庆魁说,你就好比是风筝,线在我手里,我只不过是放长线,我在南方牵着你,但是早晚这个风筝还是我的,现在放着,是为了你的事业。


一边是爱情,一边是责任,何庆魁实在做不到任何一步了。

三人的关系也就这样搁置,何庆魁还是选择和高秀敏一起,在事业上继续为她开疆扩土。

拿了金奖之后,高秀敏经人介绍,认识了赵本山。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异乡打拼的同乡人,惺惺相惜。何庆魁的创作才能,赵本山也是早有耳闻,不过也仅限于面上恭维的客气。

19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赵本山对他心服口服。

那年,赵本山和范伟准备在春晚的舞台上表演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可是剧本出了点问题,需要临时修改,原先的编剧有事来不了,紧急之下,赵本山只能求到了何庆魁的门下,求他帮这个忙。


何庆魁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改完之后效果比原来更好,《红高粱模特队》至今仍是春晚上的经典小品之一,从那之后,何庆魁成了赵本山的“御用编剧”,高秀敏和赵本山也开启了联手合作之路。

何庆魁也成了这对王牌搭档,背后的男人。

1998年,何庆魁创作,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主演的小品《拜年》登上了春晚舞台,平均几秒中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包袱,让这个新组合旗开得胜。


2001年,三人再次主演小品《卖拐》,创造了又一个春晚小品的经典,直到如今“要啥自行车啊”,“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尼”这样的俏皮话,依旧在年轻人里广为流传。

随后2002年的《买车》,2003年的《心病》,每个小品都笑点百出,都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我这心拔凉拔凉的啊”,在今天仍被当成口头禅。


高秀敏也在合作中甘当绿叶,不去计较自己的戏份多少,只要他们的小品能出彩就好。

小品舞台之下,赵本山也向影视领域进军,三人也继续在影视剧的路上合作,三人的搭档也被称为“铁三角”的王牌组合。

可在数次次合作中,三人也慢慢生出了嫌隙,积累了不少矛盾。

3

赵本山和高秀敏闹掰的矛盾,至今众说纷纭,但是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说法是因为“钱”,说是高秀敏的家乡松原市举办了一场活动,主办方领导希望高秀敏能把赵本山请过来演出。

高秀敏一想,自己和本山大哥这么多年的交情,请他过来应该没问题,所以就答应了。

领导问她,主办这边给他准备多少出场费合适?高秀敏就让领导按20万准备,但也告诉领导,本山大哥应该会看在自己面子上谦让几下,不会拿这个钱。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赵本山的确给了她面子来参加活动了,却没给她面子让钱,直接收了这20万,让高秀敏心生不满。不过,这事也怪高秀敏没跟赵本山说清楚。

不管这事是真是假,究竟为何,都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朋友间谈钱确实伤感情,不要把工作伙伴当成知心好友。

再加上高秀敏本身对赵本山拿钱这个事颇有看法,赵本山曾经带着范伟南下演出,7场拿了42万,就给了范伟7000块。不过范伟澄清过,当时主办方请的是赵本山,本来就没给自己预算,自己那7000块钱还是赵本山从自己的钱里拿出来给自己的,自己很感激他。


虽然当事人是会感激,旁观者就未必这样想了。

一来二去,当“钱”放在“情”之前,多好的交情也都会渐行渐远。

对比“为钱闹掰”的说法,院长更相信第二种说法,“彩排失误”。


2003年,赵本山和高秀敏为了彩排春晚的节目,忙得几乎连家都回不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高秀敏的一个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让她到通化来救个场。朋友原本办了个演出,主演临时罢工了,如果演出失败,自己就要赔40万。

东北人重义气,高秀敏想着,得先解决朋友的燃眉之急,所以她先提前确定了她去通化的时候央视不会审查节目,就放心救场去了。


可生活处处充满意外,高秀敏前脚刚走,央视后脚就决定审查节目,更不巧的是,赵本山为了节目效果,改动了原剧本的不少台词。

等高秀敏匆匆赶回来之后,两人也没时间再对一遍台词,就那么硬着头皮上了,何庆魁在旁边提词的声音,台下的领导都能听得见,这次审查的演出效果非常糟糕。


赵本山演完之后,也给审查领导鞠躬道歉,道明原委。何庆魁了解赵本山,这次他是真生气了。

到了台下,赵本山就数落起高秀敏,原本已经向赵本山解释过原因的高秀敏,见他一直说自己,她也不乐意了,于是撂下一句:“我就这样,用就用,不用拉倒!”


2004年,两人春晚再同台,话里话外都透着“嫌隙”。

其实这年春晚小品《送水工》,赵本山没想找高秀敏来搭戏,本来一开始找到是宋丹丹,后来宋丹丹有事上不了了,赵本山才找来高秀敏救场。


后来在采访中,高秀敏说:我感谢本山大哥还想着我。原来听说要用丹丹,但这会儿说让我去我就去,我就要好好做,当好绿叶,捧好赵本山。

这话听着有点情绪,不过高秀敏一直这样,大大落落性子直,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


不过这话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们听了去,可就要搞事情了。那几年关于两人闹掰的说法特别多,赵本山也当着记者澄清过,“我们没有矛盾,这是个误传,矛盾不是你们媒体在传吗?我说过吗?”

话是这样说,可是后来春晚舞台上,两人再也没能合作。

2005年,高秀敏在睡梦中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4

高秀敏的身体状况是早有预兆的。

每次睡觉打的呼噜震天响,她下乡演出,自己一声呼噜,农家院子里的小狗一声犬吠,一夜过去,高秀敏起床后,小狗累得像个小癞瓜一样盯地看着她。


何庆魁已经习惯了她夜夜打呼,反倒是她没声音的时候,自己会惊醒。

每次高秀敏仰过身来,打着打着呼咯噔不打了,何庆魁就会醒,把胳膊插在她身子底下,把她别到侧过身,听到她呼噜上来了,自己才继续睡。


何庆魁也意识到,呼吸骤停不是个好现象,还托朋友买了德国进口的仪器,没等仪器到,何庆魁的大儿子去世了。

何庆魁赶到儿子那里处理后事,而高秀敏也在他离开的这几天出了意外。

高秀敏在睡觉时又一次呼吸骤停,这次何庆魁不在家,没人发现。骤停的时候,胃里翻上来一口呕吐物,往回一吸,吸进器官里造成了窒息。

在何庆魁儿子去世的第9天,高秀敏也离开了他。

葬礼那天,赵本山前去吊唁,进门就哭嚎着:妹啊,哥来晚了。


而短短10日内,经历了两次生离死别的何庆魁,已经哭得毫无气力,走路都需要旁人搀扶。

赵本山宽慰着他,并承诺:上我那儿去养老,我养活你。


后来在何庆魁的口中,我们在逐渐知道了当年的一些真相,“我知道当年分开是她的错,她在春晚审查前一天出去演出,连词都没对一遍,差点耽误了审查,是她的错,但是我爱她,没办法,只能随着她选择离开。”

或许当初何庆魁牵个线,让赵本山和高秀敏冰释前嫌,就不会有最后的遗憾。可他的才情终究只会用在作品上,难理恩怨。


不过再讨论这些也都没用了,如果赵本山知道,那是两人最后一次对话,相信他一定会抱住自责的高秀敏说:

“妹啊,没啥大不了,咱们再排几次。”

八年恩怨,终不过遗憾收场。逝者已逝,切要记珍惜眼前。


发布人:5754****    IP:61.145.5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