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住宅都会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给与长者最大的关怀,但对老人来说,便捷与安全就是完美的养老生活了吗?
这套54㎡的小房子是设计师乔雅 的姨妈一家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儿女早已在新区购置了房产,但对老人来说,大集体时代的居民区,人与人之间热闹亲密的关系,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基于老人的诉求和房屋的现状,设计师在集中解决房屋安全隐患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在设计细节上给与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老两口互不打扰又互相关照的室内窗、打开窗就能与邻居聊天的厨房、邻里一起话家常的小院……让老两口享受到安全便捷同时又热气腾腾的养老生活。
一起来看看吧!
《红砖小宅,老城区的记忆》
“第一次去看场地的时候正值6月份,阳光照射到梧桐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一下子想起了童年。希望老小区一直都在,那种人与人亲近感是商品的住宅小区无法体验到的。”
——NAMA-DESIGN
户型 2 室
面积 54 ㎡
花费 24 万元
位置 河南 郑州
户 型 图
△原始户型图
这是一个1983年建造的苏式红砖楼,房子位在一楼,带了一个20平米的小院子,在90年代初期又加盖了一个砖房,一直遗留到了今天,但砖房早已年久失修,漏雨返潮没办法居住,只能作为杂物间来使用。
土胚房与原本的建筑墙体中间还搭建过阳光房,随着时间流失,原本的阳光板早已不知所踪,只在墙面留下了些许痕迹。院内的红色砖墙都是邻居家的结构墙体,一家建墙两户凑院的情景,现在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了。
楼上的邻居大多采用红砖砌墙的封阳台模式,已经压坏了建筑的悬挑梁。2楼的邻居在院内的阳台上立了一个承重柱来分摊楼体的重力,但随着压力的不断加深,后期的承重柱已经出现了变形弯曲。
△改造后的户型图
△轴测分析图
基于房屋现状,我们在本次委托中,设计与施工花费的主要精力与造价都用在解决安全隐患与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结构加固阳台区域与室内东侧的房间,同时对原本的土房进行了钢结构加固,改原木质尖顶为平顶,进行有组织排水。
周 边 环 境
项目所在地是一个老旧的家属院。这里承载了集体时代的缩影,依然保留着集体时代的配套设施:冷饮站、锅炉房、食堂、幼儿园、集团医院、电影院,甚至还有小初高。这里说是集体住宅不如说是工人们的老家。
记忆中的夏天,一家人铺凉席在户外睡觉乘凉,在屋顶吃西瓜。现在还住在这里的更多是老工友。这把孤独的椅子直到设计完成我也没有移开它,看见它就会回忆起在家属院的过往。
正对巷口的大树,聚集着小区里的老人们,闲聊攀谈。门口去夜市卖花的奶奶也是这个老社区的记忆。
门 厅
门厅成为室内主要的交通流线位置,没有放置多余的结构,尽可能不占用流动空间的位置。原本主卧的门洞改为嵌入式鞋柜,满足老年人所有的鞋物收纳。
餐 厅
我们打开了餐厅位置一个原始隔墙,把走道做得更加宽敞,便于后期变形无障碍动线。餐桌旁设立了石面岛台,满足北方地区面食加工需求。大年三十全家可以齐聚围坐在餐厅包饺子。
桌子用的是宜家的可以伸缩的餐桌,现代的房间布局也可以在逢年过节容纳下妹妹一家人团聚,另一侧是卡座的处理,就餐可以安排到8人。凳子是方便收到桌子下方,让过道更加宽敞。
客 厅
客厅与阳台其实是一个贯穿的空间,在天气好的时候阳光可以倾洒进来。这个区域是原来的廊下或者檐下空间,所以我们选用了和户外环境一样的新的红砖作为地面的铺设。老社区的生活方式很开放,所以我们用这个材质也想模糊客厅和院子的概念。
△45°斜顶天窗的模型拆分示意图
原本用亚克力阳光板的区域,我们改成了一个带有倾斜角度的过廊雨棚,并把这个天空朝向了天空,为大姨的卧室引入了光线,同时在北侧做了实体的遮挡,规避二楼的视觉干扰,保护隐私。
阳光透过天窗洒进室内,窗外的电线杆与茂密的梧桐树就是这个房子最好的装饰。
在原本的结构中,我们下降了原有的窗户地台,本来的设计意图是可以无间地联系大姨的卧室和姨父的卧室,中间原本想去掉玻璃,使之更像是一个方形的窗洞。后来这个方案在与业主的沟通中取消了。(原因是大姨说:他喝多了像一个话痨,肯定天天坐这个窗台上啰嗦。)为了保证他们的私密需求,就做了设计的变更,加了一个翻转窗。
△坐在卧室飘窗上望向客厅天窗,拉来助手充当下模特
阳 台 & 洗 漱 间
与客厅贯通的阳台是老人平时洗漱的区域,老年人洗澡和洗漱分得比较开,洗漱区更常用一些。早上起来在这里洗脸,然后再到院子里热身,接着出门吃早饭。晚上在这里接洗脚水泡脚,离两个人的休息区域都近。原本小的卫生间也可扩展分离出新的区域。
这里嵌入了小米自动晾衣架,方便在阴天或者冬季晾晒。夏季可以在院子里晾晒衣物。
原本建筑中的阳台与阳光板区域我们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灰空间,室内与室外用了相同的红砖材质。
女 主 人 卧 室
光线顺着天窗设计的角度正好洒在卧室的床边。透过玻璃窗,老两口在独处时又能保持视觉的交流,相互照应,又能互不打扰各自的生活,我想这应该就是岁月生活中的「羁绊」吧。
即便是在冬季,阳光依旧可以暖暖地洒到床上。
姨夫的卧室靠近室外的院子,在院中专门设计了「吸烟座位」,夏日来临,跟邻居的叔叔们在院中聊天,嘬两口,十分惬意。大姨的卧室则可以倚靠窗口看到分床住的家人。虽然分床但是还是需要在生活上有一种对望的关系,可以相互照应。
男 主 人 卧 室
姨夫的卧室靠近院子。老人上了年纪有很多是分床睡的,这里通过方窗,男主人房与女主人房遥相呼应。两个人不打扰各自的生活节奏,但在视觉上也是产生联系的,并不是分割的感情。
小 院
一层的连廊我们继续用了红砖材料,老旧小区一层的临建多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很多城市的棚户区一样。作为建筑师我们加固了原始结构,重新组织了屋面的排水系统。预算绝大部分经费都花在这些位置。
二层因为老建筑随意加建导致阳台挑檐基础已经出现断裂,之前的立柱也是邻居随便砌筑的。我们都重新进行了结构的加固,底部用超大标号的钢构进行重新的结构支撑。邻居家的二楼阳台也从砌筑型的实体墙改成了轻质结构的断桥铝,增加了稳固性。
厨 房
厨房的上半部分是透明的玻璃,下半部分是磨砂玻璃来应对隐私问题。炒菜的时候也可以打开窗户透气。集成灶是直接排烟的。打开窗户就可以和邻居对话。
卫 生 间
因为原始卫生间极其狭窄,洗漱,洗澡,如厕都在一个不到2㎡的空间内。所以我们占用了一点厨房的空间,挤出了一个浴室。浴室区域和厨房是双层磨砂玻璃做的隔断,在白天的老住宅也能维持采光。
左侧是浴室的玻璃,可以引入厨房的光线,让它不是一个特别暗的卫生间。门口左侧是备餐区,老人有些剩菜可以暂时在这里存放。上下柜体满足长期烹饪的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