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2.6%(国家统计局数据),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增加,对养老健康保障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众所周知,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话题也屡见不鲜。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抱团养老、以房养老,以前的养儿防老观念放在当下环境,已变得不切实际。年轻人忙于家庭和工作,对老年人的照顾和陪伴十分有限,即使同城也难得见面,对于异地工作的人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龄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国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实中的有些情况却与之相反。有新闻报道,北京曾有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寒冬腊月,房子被孩子霸占,被三个儿子弃养,而睡在楼道中。耄耋之年却遭如此待遇,大多数人心中充满同情和对三个儿子的鄙夷。可是这样的情况现实生活并不少见,农村的老人生存现状更为令人堪忧。在农村老人经济状况方面,调研发现54.6%的老人还在从事农事或者其他劳作。他们不像城市老人那样,到了一定年龄退休安享晚年,微薄的经济收入让他们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
另外,空巢老人不仅让城市中的老年人空虚寂寞感受不到幸福,农村老人的空巢现象也十分普遍。因为和城市的空巢老人不同,他们大多数人还要承担养育留守儿童的重担,只能为拼命的劳作来维持生存。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这是法定义务;从情感角度上来说,这是对父母感恩的结果。人之为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去关爱老人,关爱父母,我们的内心也会得到满足,对子女也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引导。
如何能够更好的养老,让人对老不惧怕,有幸福感是一个宏大的社会议题,需要社会、家庭、制度、政策与相关机构共同努力。优惠的养老政策、齐全的适老设施和优美的养老环境都非常重要,但更为触动人心的却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尊重老人、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即使不能常相伴、即便不能常相见,依然经常牵挂和问候,让他或她感受到被惦念的浓浓情感,重要的子女关系或者相处模式才是正常的,平静的和幸福的。
儿孙满堂是一种美满,安静快乐的自处也是一种快乐,谁都层年轻过,也都会走向衰老,爱老敬老不怕老,让我们一起变老,一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