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时代,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以前企业吸引年轻人都是画大饼的模式,但面对90后和00后一代,再大的饼不如五险一金的基本保障和每天的下午茶,而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和城市化发展,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保保障制度,打工人通过五险一金来获得基本的个人医疗和养老保障,并且储备未来的买房基金。
我们要实现退休后的终身养老现金流保障,需要最低缴费满15年,但很多人却觉得自己缴费满了15年,最后拿到的退休养老金,根本达不到参保城市的平均养老金水平,。
为什么社保缴费满15年,却还达不到平均养老金水平呢?我们简单谈谈社保养老金水平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首先,社保参保要考虑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不同地区经济和消费水平不同。
目前来说我们参与社保养老保障体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亿规模,而且逐步走向全民社保养老保障的模式,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短期来说,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四大核心一线城市,属于最先发展起来的核心城市,养老金平均水平最高,达到4000以上,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养老金水平则在1500左右,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在1000以下。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参保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养老金水平也不同,如果希望获得一二线城市的高养老金,那么就要在年轻时候到大城市实现就业工作和生活,参与城市的社保,获得社保养老保障
一二线的平均工资水平高,相对的养老金水平也比较高,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也是影响个人社保养老金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个人要达到一线城市4000以上养老金,还需要考虑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
很多人即使在一二线城市参保社保养老保障,但到了退休年龄发现养老金却低于平均水平,这其实就与参保档次选择和缴费年限长短有关。
对于打工人来说,大多参与的是职工社保,而职工社保是分为三个档次的,最低档按照非全额缴费60%参保,而中档是100%全额缴费参保,最高档次是300%全额缴费参保,你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意味着你每月积累的社保养老金也比较多。
很多人在一二线城市参保,最后养老金领取在1500-2000区间,都是选择了低档次缴费的原因,不是全额缴费的二档和一档,而是最低档次缴费,养老金积累比高档次的少了很多。
最后,养老金缴费15年属于最低标准,年限越长养老金才能积累越多。
我们要获得养老金的领取资格,获得退休后的基本物质保障,都需要参与社保缴费满15年,而我们实际的职业生涯在30-40年,未来老龄化和长寿社会,延长退休会使得我们的职业生涯时间延长,如果仅仅参与15年的社保,最后拿到的养老金也会低于平均水平,可以保持基本的物质保障,但退休生活体验会差很多。
我们要有终身学习和终身养老规划的思维,20多岁进入社会工作,就要积极参保,积累缴费年限,尽可能在工作阶段积累更多的养老金,而不是退而求其次,15年达标就不参保等着退休领取养老金,会导致你的退休养老金比同龄人低很多。
综上:我们要获得高的社保养老金,达到参保地区的平均养老金水平,除了选择参保城市之外,也要建立终身养老规划思维,提升自己的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最终让自己的退休养老金达到平均养老金水平,甚至更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体验,而平均工资水平高的城市,养老金每年固定上调也比较高,档次和缴费年限越高,相对的养老金增长和增值速度也比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