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与养老院解约难,如何保护父母的养老金?
2021-05-09 12:49  浏览:45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日,北京的一对年过八旬的退休老夫妇为了跟某养老机构解约被迫上微博求助,由于签约时老人并没有仔细阅读合同,签约后发现养老机构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具备医保资质,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要求解约时才发现需要扣除35%的违约金,老人无法接受这样的霸王条款,与该养老机构联系协商却遭遇对方态度蛮横,不予退全款。




养老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的同时必然存在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该养老机构确实存在严重的虚假宣传。


众所周知,在养老机构的宣传点中,“医保资质”必然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条,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取药,每次上医院都很麻烦,如果养老机构配套的医务室或者医疗机构具备医保资质,可以直接在院内刷医保卡买常用药或者做基础的治疗和康复等等,这对老年人来说减少了很大麻烦,这也是“医养结合”如此火热的原因。


然后很多机构抓住了这个宣传点,却无法实现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资源配置,特别是招聘不到合适的医护人员,因此拿不到医保资质,宣传成了空口号,甚至成了欺骗。


像事件中的这对老夫妇,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是典型的空巢老人,而且患有多种疾病,医疗需求强烈,因此选择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十分迫切。由于老人家年纪大,体力精力都耗费不起,再加上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甚至比子女还体贴,大多数老人都难以招架他们这种营销套路,最后都签了约,到头来后悔莫及。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人越来越多,那么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从老人和家属的角度,一暄康养的小编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严格查询养老机构的资质。


一定要在政府官方网站看到批示和公示,看到相应的资质和经营范围。如果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登录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去查询,可以进入相关页面查看信用情况,是否有行政处罚信息等等。如果是工商注册的话,可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天眼查、企查查等查询相关资质。




其次,每一份合同条款请律师过目。


签约要慎重,所签署的每一份合同都要认真阅读,如果子女不在身边,一定要请年轻亲属陪同,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请律师过目。对于不合理的条款要提出质疑,可以要求签署补充条款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避免法律风险。


第三,对于低价养老项目一定要慎重。


对于高返利或者过于便宜的养老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超出市场平均水准太多的高返利养老项目很可能是投资骗局;而那些宣传的非常精彩但是价位却很低的养老项目很可能根本达不到宣传中的那些服务水准,甚至折扣很大。就像案例中的老人的朋友所反馈的那样,这家机构的伙食竟然都很差,只有家属探视的时候会好。


第四,一次性签约的期限不宜太长,金额不宜太高。


很多养老机构为了留住客户都采用会员制,年限越长,均价越低,很多一次性签约都是十年二十年,,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投资,大资本大品牌的项目还可以考虑,但是不知名品牌的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老人想追回投资就会非常困难。因此老人在选择养老项目的时候,不建议投选择投资期限过长的合约,因为中间一旦想退出,可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另外,从社区和社会的角度,小编在此建议对空巢独居并且有较高退休金的老人予以更多的关注,必要时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定期组织防诈骗宣传教育;因为这一类老人很容易被骗子盯上,可能是一些过度包装和夸大的保健品,也可能是各种各样诱人的养老项目,常常让老人防不胜防。




从老人的子女和亲属的角度,如果不与老人同住,除了加强问候看望之外,建议对老人的大额经济支出予以重点关注,及时询问,避免老人因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


保护老人免受金融诈骗伤害,保障老人的养老金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发布人:a72c****    IP:117.173.7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