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老话说“养儿防老”,人到老年还是跟着儿女养老才是最好的晚年生活。可现实生活里这样美好家庭确实不多了,很多时候,是“养老防儿”,不是说儿女不好,不孝,是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到老人的生活。
院区里68岁的苏阿姨说,自己一对儿女,可自从老伴过世过,自己还是选择一个人居住养老,儿女们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回来看看她,她就已经很是开心满足了。
相比较苏阿姨的生活,跟着儿子居住在院区的李阿姨就没有那么多的幸福感,她在儿子家里做家务,买菜,洗衣,接送孙子,所有保姆干的活她都全部包揽了,可是还是被嫌弃。
李阿姨说,自己一个月2000多的退休金都贴补了儿子一家,可他们还说李阿姨给予的少,儿媳经常在李阿姨面前说别人家的婆婆如何如何。
苏阿姨跟李阿姨聊天说起这个事情,总是劝她不如回自己的家,单独居住养老,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家务活,也省心,离儿女远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事。
其实,说到底,还是李阿姨自己没有钱,一个人的日子过得艰难。人到老年,儿女不一定靠得住,“钱”才是生活和养老的底气。
倾诉者:65岁的李阿姨
我今年65岁了,老伴过世的早,剩下我一个人跟着儿子一起居住养老。
我是企业职工退休,所以退休金也不是很多。老伴去世后,儿子在市里结婚,想着买套婚房,可他的积蓄再加上我的积蓄不够全款买房的。
儿子就跟我商量,让我把县城里的住房卖了,这样他们可以买个大一些的房子。
当时我的心里还是很犹豫的,一是如果卖了房子,我就没有了自己的家,只能跟着儿子一起了,不论他们会如何待我,我也要忍受着;二是卖了房子也只能凑够大房子的首付款,儿子还是需要贷款的,不如让儿子多贷些,留下我的房子,这样将来即使跟儿媳不和,我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人老了,真的耳根子软了,我经不住儿子说的好听话,也看不得儿子在我面前发誓保证,我还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卖房子的钱给了他。
后来,我跟着儿子来到市里居住,最初的那段时间,儿子儿媳对我还算不错。一家人相处的比较和谐,等到孙子出生后,家里的事务多了,开销大了,跟儿媳之间的矛盾慢慢地也就多了。
人到老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身体也不如从前那般结实了,经常身上疼痛,还要长期的吃些药。
每每被儿子儿媳嫌弃后,我会想起自己在县城自己家里的生活。虽然是小县城,可那是我自己的家,那里有老伴的身影和回忆。
我一个人每天做做饭吃,跟楼下的姐妹一起去广场公园里转转,聊聊天,偶尔也会打打小牌,一天的日子过得清闲自在也舒心。
自从来到儿子家,我自己都感觉一年更比一年不舒畅不舒心。人老了,就爱回忆,也爱唠叨,可儿子儿媳哪个愿意听你说的呢,有空人家躺沙发上还刷会手机的。
现在我在儿子家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一个闪失让他们不开心,再让我自己一个人回县城租房子居住养老,那样我岂不是更加凄惨。
当时走的时候,很多的邻居都说我是有福气的老太太,儿子孝顺,接到市里生活。可现实却是我在儿子家当着带薪保姆,却还不被善待。
有时我就在想,如果当年我心狠些,不同意儿子的做法,也许我现在的日子就跟苏姐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住房,有退休金,再有些积蓄,那么儿子儿媳就不会这样待我的了。
所以,我在这里奉劝父母们,还是要适度地学会自私些,不要太心软。儿孙自有儿孙福,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真不是父母能够给予的。老人自己还是要把自己的“吉祥三宝”看好,不要轻易的提前给了子女,那样到了老年,生活才会有底气和尊严。
写在最后:
为什么说“钱”才是老年生活和养老的底气呢?
首先是人到老年,自己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人到老年,即使身体再硬朗,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小毛病,自己能够拿出钱来买药治病,就是自己的底气和尊严。
其次是人到老年,看着儿女们整天忙碌奔波的为生活,自己会有心疼和不舍,但,这就是生活。如果是心里有老人,真正为老人的晚年着想的儿女,不会将自己的难处加给老人的,他们会自己扛着。只有那些希望通过啃老来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的子女,才会跟父母这里要这要那,满足了给个笑脸,不满足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最后是人到老年,很多时候的亲情维系还是需要金钱这座桥梁的。孙辈的成长,老人给予鼓励支持,儿女过年过节来看望自己,老人能够与子女之间有互动,很多时候会让家庭气氛和谐和睦。不是说子女和父母之间一定要用金钱来维护,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没钱连最亲的人都会看不起远离你,也许这就是人性吧。
所以说,人到老年,自己兜里有钱,心里不慌。虽然钱不是万能的,可到了老年,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事。
人到老年,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守好自己的老窝,善待好自己的身体,其他的事情就随其自然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年轻人自己去闯生活,不要再惦记这个,想着那个。踏实安稳的过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是给子女的一种帮扶。
说到底,人到老年,“钱”才是生活和养老的底气和尊严。
END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平安顺遂!作者简介:华贵禅心,热爱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练太极,右手写文字,享受快乐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