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会有影响。具体讲,对2021年城镇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影响稍微大些,对2021年开始领取居民养老金的人影响小些。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个人影响程度也不同。
1、社会平均工资对城镇职工养老金有直接影响
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和社会平均工资成正比,正因如此,随着每年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加,缴费情况相近的情况下,晚退休的人养老金会高一些。
除了社会平均工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水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金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也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篇文章讨论的是社会平均工资对养老金的影响,所以我们忽略其他因素,重点探讨社会平均工资。
城镇职工退休时养老金待遇的核算是和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也就是说,2021年退休的会采用2020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基数计算养老金。
2020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要到2021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才能公布。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31省市的具体数据,但2020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也不难预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比例应该不如以往,所以2021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具体到各个地区和每一个人,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毕竟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水平也不同。等到社会平均工资数据公布后,影响有多大就一清二楚了。
2、社会平均工资对城乡居民养老金或有间接影响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和社会平均工资脱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2021年起开始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的待遇,不会因社会平均工资增加幅度低而直接受到影响。
城乡居民月养老金=月基础性养老金(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金额÷139)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个人历年来的缴费水平决定,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而月基础性养老金待遇金水平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只要不低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标准即可,限低不限高。
目前国家规定的最低月基础性养老金为93元,但各地的水平相差悬殊。最低的地区为国家最低标准93元,最高的地区为1100元。由此可以看到各地经济水平差别有多大。
虽然月基础性养老金没有和各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直接挂钩,但经济水平会影响到财政水平,而发放月基础性养老金的钱完全是由政府的财政资金负担的。
所以间接角度讲,上一年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加幅度,也决定了上一年度财政水平的积累。而财政水平是保障养老金发放的蓄水池,所以还是有一些间接影响的。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各地财政水平是有历史积累的,所以虽然理论上有可能产生间接影响,但不绝对。尤其是对财政实力丰厚的地区来说,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受影响。
3、社会平均工资对养老金待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由此也会造成养老金待遇的地区差异。
由于个人缴费水平不均衡,如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不同,而养老金的计发原则是多缴多得,所有地区,养老金待遇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的影响程度不同,各地的经济增速不同,财政积累不同,所以对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影响也不同。
结语
综上所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绝大多数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水平不如往年,由此会不同程度地降低2021年城镇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至于城乡居民养老金,影响有限,甚至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