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应对老龄化,选项只有以下三个
2020-10-26 15:43  浏览:1534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刘晓博

原标题:一个大麻烦 正在到来……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1、中度老龄化时代来了!

昨天(10月25日)是重阳节,一个重要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进入中高龄。

无论对于中国经济和楼市来说,这都是一个大麻烦,它意味着“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正同时降临中国。

关于老龄化,联合国的旧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就认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来标准修订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超过7%,才视作进入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占比7%-14%为轻度老龄化,14%-20%为中度老龄化,20%-40%为重度老龄化。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2.57%,比2000年多出5.5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超过14%。


事实上,截止2019年的统计显示,山东、四川、上海、江苏、重庆、辽宁和浙江等五省两市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4%。换句话说,这些省市已经率先进入了中度老龄化时代。

由于中国在80年代之后全面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我们老龄化社会来得特别快,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雪上加霜的是,未来5到10年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全面老龄化。这意味着,一对80后的夫妻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孩子、承担“城镇化的代价”——房贷,还要为双方父母一共四名老人养老。

而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在建立之中,养老金的实际功能比较有限。尤其是农民的养老金,仍然带有象征意义。即便是城市普通职工,由于没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退休后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

2、中国怎么办?

老龄化将带给中国什么?中国未来将怎样应对养老问题?这又将带来哪些投资陷阱和投资机会?

应对老龄化,选项只有以下三个:

第一,放松计划生育管制,鼓励生二胎、多胎。

目前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了二胎,很多专家建议放开三胎,甚至完全取消生育限制。但说实话,这可以带来一些人口增量,但如果没有鼓励政策,其作用是有限的,也是递减的。

我多次在专栏里建议,给二胎和多胎家庭提供更多福利,比如根据所生孩子的数量,给与房贷利率较大折扣,甚至给予零利率。当然,贷款上限也可以根据不同城市,设置不同的额度。

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会进入“奖励生育”的时代。

第二,逐步延长退休年龄,鼓励退休人员兼职。


上图是主要国家的退休年龄,可以看出老龄化到来时,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都是一个选择。

中国曾规定:女工可以50岁退休,男工人55岁退休,干部各延长5年。之所以退休如此之早,是因为在人口红利时代,就业岗位稀缺,需要赶快给年轻人腾出岗位。未来分阶段、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的选择。而且现在生活、医疗条件好了,正常人在60岁时仍然精力充沛。

在延长退休年龄问题上,未必要采取一刀切,可以根据个人愿望来延长。

第三,鼓励民间创业、保持民间活力,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之所以一度搞计划生育,是因为计划经济窒息了经济活力。文革爆发后,甚至要用“上山下乡”来解决新增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后来大学、研究生扩招,延长学制,都有缓冲就业压力的含义。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开放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激发民间活力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只能被迫人口通缩。

在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是三招:一是统筹全国养老金使用,让人口增长比较好、抚养比偏高的省份(比如广东、北京)支援全国;二是用国有企业分红和股权来充实养老金;三是养老金进行更积极的投资,并在新股配售上获得一些优先权。

另外,最近银保监会也放出大招:支持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所谓第三支柱养老金,就是保险公司推出的商业养老保险;“五险一金”里的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企业给员工购买的年金,是第二支柱。

“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立之后,还可以源源不断给资本市场输入资金,解决普通人投资的问题,最终也辅助解决养老的问题。但前提是,股市要有诚信,要真正实现法治,否则反而加剧养老难题。

3、投资陷阱和机会在哪里?

老龄化的快速到来,意味着人口红利时代彻底终结,也意味着大中小城市都能获得增量人口的时代结束了。所以,才有了“新型城镇化”的提法。

未来只有能获得增量人口的大城市,以及其都市圈、城市群才有投资价值。一些人口增长缓慢、甚至流失的城市,即便短期内房价上涨,也不要轻易投资。反而应该借机坚决减持,套现出局,转换赛道。

为什么各大城市最近几年都在疯狂“抢人口”,就是因为看到了城镇化失衡的未来。

没有增量人口流入,你所在的城市就没有未来。东北三省就是典型的人口流失地区,下图是三省所有地级市(州)的户籍人口人数变动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下图是东北三省各城市小学生人数变动情况:


人口跟着饭碗走,小学生跟着就业的父母走,这就是中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

能创造更多饭碗的城市,才是有价值的城市。在这一点上,东部沿海省市最有优势,尤其是广东的人口结构是最好的,表现为养老金最宽裕。

山东、浙江、上海、江苏虽然老龄化进展比较快,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问题不大。东北和中西的一些省市,麻烦更大一些。

所以,养老金是否宽裕,抚养比的多少,也是重要的判断城市投资价值的重要的指标。


此外,未来围绕着“一老一小”将产生更多的商机。

比如放宽生育限制之后,新生儿数量会增加;中度老龄化之后,养老、康养、医疗的生意将大增。第三支柱养老金建立后,会给寿险公司带来新机遇,也会重塑股市的投资结构,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重。


发布人:3fc3****    IP:139.201.8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