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集团党委全面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切实践行“以人民为心中”的发展理念,结合颐长敬老院实际情况,围绕老人生活舒适度、满意度等方面认真开展评估调研,倾听老人实际需求,在广泛征询老人意见的基础上,从增配洗衣房水箱、调整晾衣架位置、改造厨房灶台三方面着手,解决老人穿衣吃饭问题,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
01
主要做法
工程改造让洗衣“快”起来
敬老院洗衣房设置在顶楼,原洗衣水管较细,且未安装增压泵,造成水管压力小,当6台洗衣机同时工作时,水量时常出现供应不上问题,若错峰使用洗衣机,便会影响洗衣房工作效率。为了保证既不影响老人们的正常生活,又控制成本、缩短工程周期,中环集团党委与敬老院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在原有基础设施上增设一个高2.5米、直径1.2米,可蓄水2吨的圆形蓄水罐,并单独配置一套电箱,使洗衣水量得到充分保证,进而提高洗衣速度。
晾衣架移位让阳光“多”起来
敬老院被周边高层包围,阳光不足,到了秋冬天,露台上阳光更少,老人衣被不易晒干。针对该问题,中环集团党委与敬老院进行多方统筹考虑,将晾衣架从原位置向西延伸,改造后的晾衣面积比原来扩大至两倍;在电梯阳光棚处改造遮雨棚,增设部分室内晾衣架,缓解老人阴雨天晾衣难的问题;在洗衣房内增设一台烘干机,采购了移动晾衣架,及时满足老人所需。
阳光管理让灶台“亮”起来
敬老院食堂原来只有一大一小两个炉灶,随着敬老院里人数增加,小炉灶无法满足当前配餐要求,造成食堂出菜速度越来越慢,极大影响了老人就餐。为此,敬老院将原有炉灶改造为两个大炉灶,能更快让老人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为了保障老人饮食安全,敬老院采取“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管理理念,分别在食堂后厨操作间、烹饪间等重要操作点位和关键加工环节安装4个摄像头,进行全程动态监控,规范食品加工过程,增强行业自律性,有效保障了养老院的餐饮安全。同时院内老人也能通过监控了解整个后厨操作过程,确保老人们吃得更放心、更安心。
02
成效成果
中环集团党委在深学“四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做好3项实事改造工程,切实满足了院内老人实际需求,受到了一致好评。洗衣更效率,目前洗衣房6台洗衣机可同时使用,整个洗衣环节从原来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大大提高了洗衣房的工作效率;晾衣更方便,烘干机和晾衣架的增设,实实在在解决了老人“晾衣难”的问题,方便老人及时更换干净清爽的衣物;吃得更安心,厨房经过改造后,厨师可以左右开工,同时炒两种菜,尤其荤菜可以烧得更加入味可口,让老人们吃得更加健康营养丰富美味。
03
经验启示
关注居民群众的愁事
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百姓问题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如果眼里、心里不装着百姓,不到居民群众身边去看去听,便难以感知问题的存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项“传家宝”,想百姓所想,思居民所忧,方能真正为居民群众干实事解难题。
解决居民群众的问题
要用心用脑用手用脚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投入更多心力、脑力,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最大努力,在工作中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工作方案,合力打通困扰居民群众生活的痛点堵点,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要把能否解决百姓实际问题
作为检验“四史”学习教育成效的
唯一标准
百姓事无小事。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做好各项工作的源动力,围绕服务中心、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朱翼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为成套改造居民提供“组团式”服务→
普陀这里的施工围挡也有“新衣服”!
楼道堆物惹人烦?快看如何说“不”!
普陀区中心医院春节门诊工作安排在此
持阴性证明返乡还需隔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