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新潮养老”受老人追捧,不去养老院也不麻烦子女,网友:真不错
2021-01-31 18:35  浏览:69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不仅成为了专家们的热点议题,也成为了家有老人的子女需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中国的传统,父母把孩子培育成人,孩子自然肩负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不少老人是跟着自己的孩子生活的,也就是居家养老。

与居家养老相对的是机构养老,即老人自愿或者被子女送去养老院进行生活,与居家养老方式相比,机构养老方式并不一定是所有老人心目中理想的养老方式。


两种被大众所熟知的养老方式,有着各自的利弊。

居家养老方式符合中华文化尊老爱幼的传统,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以及孙子辈的感情;但是居家养老可能带来的问题是造成成年子女的压力巨大。


机构养老方式可以使老人接触同龄人,扩大老人的社交范围,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器械和服务;但是机构养老方式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投入,一方面不利于亲人之间的感情升温。

因此,不少人表示是否存在一种“新潮养老”方式,将这两种养老方式的优点结合的同时克服两者的缺点。


其实,的确存在这样一种“新潮养老”方式满足以上条件,那就是“抱团式养老”。 “抱团养老”,顾名思义,是指一群经历相似、观念相符、性格相合的老人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享受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

张大爷和张大娘都是退休教师,虽然退休后一直住在儿子家帮忙照顾孙子,但是时间一长,他们觉得并不像在自己家一般舒心,偶然在手机上看到抱团养老的张大爷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儿子。


起初,儿子是较为反对的,但是出于对父母想法的尊重,决定先让父母尝试一段时间,再做最后决定。

一段时间之后,儿子前去探望张大爷的“抱团养老”基地,见到基地的一瞬间,儿子的态度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张大爷的伙伴大多是以前的同事或是多年的好友,在大家的一致表决下,选择在附件郊区的一个院子里共同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种地、养鸟、浇花,可以一起做饭、跳舞、看书,看着父母脸上久违的笑容,儿子觉得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养老方式。

于是,从那以后,儿子全力支持父母选择的养老方式,并表明,“希望我老了之后也可以这样。”


那么,对于新式的“抱团养老”方式。

子女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给父母提供舒心的晚年生活呢?

1、继续保持对父母的关心

虽然老人追求抱团养老,但是并不代表不希望从子女那里得到关怀,即便老人选择了抱团养老,但是老人仍然会面临着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子女对父母的关心不能断,要定期探望父母,与父母通电话,使父母在感受同龄人陪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2、为父母提供充足的资金

显然,抱团养老需要在外租房,以及一些活动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一部分老人可能享有自己的退休金,但是一部分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是需要得到子女的资金支持的。

很多父母是不会主动寻求子女的经济援助的,这时候需要子女多留心和观察,主动付出,要维护父母的尊严。


3、与父母一起寻找可靠的“抱团伙伴”

抱团式养老,最重要的是寻找一群可靠的“抱团伙伴”,尽量选择一些有着相近观念、处境经历、性格特征、身体状况的伙伴,不合适的伙伴不利于整个群体的活动组织和开展。

“抱团伙伴”之间可以在养老模式正式开始之前,组织几次活动,先了解和磨合对方,如果觉得与伙伴相处得很舒心,可以考虑将其纳入伙伴团体。


总结:

与居家养老方式和机构养老方式相比,抱团式养老具有它特有的优势和特点,不管父母最终选择哪种养老模式,作为子女,都应该充分尊重老人,给予老人最大的支持,使得老人可以安度晚年。


如果父母选择抱团式养老,子女要继续保持对父母的关心、为父母提供充足的资金、与父母一起寻找可靠的“抱团伙伴”,保证父母的养老水平和质量。


发布人:c5c3****    IP:139.201.6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