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腿有点瘸,从小就性格孤僻,成年后从山里一户人家娶了个媳妇成了家。这媳妇倒是挺争气,连着给生了俩儿子,老杨心里一美,干劲十足。虽然没多大本事,但凭着能吃苦干些力气活,再种几亩薄田,夫妻二人辛苦把俩孩子养大成人,一个还上了大学,都成了家,孙子又有了好几个。
眼看着这日子过得挺好的了,谁曾想老杨夫妇同时得了重疾,老杨还不到六十就留下俩八十老父母一命呜呼了。老杨媳妇自己还有要命的病,做了手术后就在家里边养病边种地养活自己,有时身体自在点的时候还能帮着带带孙子。日子还勉强能过。
问题就在老杨的这一对80高龄的父母身上。自打老杨去世之后,二老就对老杨媳妇横眉冷对,认为老杨媳妇没把儿子照顾好,把儿子英年早逝的责任一股脑儿都归到老杨媳妇身上。老杨媳妇自己的父母都没了,现在老杨也没了,都把心思用在自己和儿孙身上了。每个月自己用药要花不少钱,都是儿子们给她的钱,有点余钱还想给孙子们花点,毕竟自己虽然病了,但也是个奶奶。对于赡养老杨父母的事就不免有些疏忽,总想着老杨还有俩兄弟和一个妹妹,日子过得都凑合,眼看自己孤寡一人还有重病,想让弟妹们多担待一些。这弟弟妹妹们看着兄嫂确实可怜,倒是都能体谅,都没有多余二话。没曾想老杨的父母可不同意,三天两头上门催要赡养费。既要不来,就年年把儿媳妇告到了村委会。
这一闹不打紧,原本老杨媳妇得了重病,本身又没文化,自己吓得够呛,再加上老杨死得太早,心里异常害怕。可自打老杨父母把她告到了村委会后,她却也都想开了,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不仅淡了许多,而且人还变得刚强了许多。被告状之后,全村人都知道她这家里事,想着自己的脸已经被公婆这几次告状给丢尽了,再想自己这重病躯壳,能活一天赚一天,也没啥好怕的了。
老杨媳妇和我聊完这些话,我心里想:她虽然嘴里说着自己不害怕了,其实越是嘴里说的,反而越不是那心里想的,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只会随着年老病重而加剧,断不会因为被起诉而减轻。她知道我是从外地回来过节的,见了我就想倾诉一番,知道我过几天就回外地去了,自然这话也不会在村子里流传。
我对她说把自己身体养好,赡养费给不了多可以给少,总比一文不出要体面一些,老人心里也舒坦一些。老杨的去世对老人来讲是巨大的打击,对儿媳妇一时间有些埋怨也是情有可原。这人一老就如孩子一般容易认死理,别太计较,这村里人也都知道情况,村委会也只是接了状子,让老人撒撒气缓解一下情绪。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你来说,我来听,我再来说,愿我的话能疗了你心里的伤。
给我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