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的农村,想必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村庄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自来水通往各家各户,农民不再为温饱问题而犯愁。不用出村就可以收寄快递,办理取款业务,村民看病更方便、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升,老一辈农民的养老金继续上涨,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可以说一片祥和的景象。
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农村的贫困户实现了清零,精准扶贫加上乡村振兴配套政策,使得农民的幸福指数达到历史峰值。不少村庄推进一村一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乡村旅游市场潜力进一步挖掘,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比例在回升,相信经过“十四五”的发展,农村的市场活力会进一步释放。为何说5年后的农村会继续大变样呢?微尘微视界认为有以下几个观点支撑。
一、国家对三农领域的扶持只增不减
多年来,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为三农准备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有了强大的支撑,三农领域的扶持政策是只增不减的。比如说种粮补贴,原来一亩地只有几十块钱,如今耕地地力补贴基本上在130元/亩以上,粮食收购价也有稳步上涨的趋势。虽然农村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但一些扶持政策并没有消失,农村的低保户、五保户获得的补贴额度更高了。在政策扶持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农村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二、农村规划会进一步优化
早期农村的规划相对粗犷,顶层设计也是较为笼统,而如今情况不一样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农村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一些规划也更加精致,更加注重细节问题。比如说我们村里的道路,原来考虑的是硬化,摆脱泥土路,修的路比较窄,也没有考虑人行道,候车亭之类的也没有。随着农村车辆越来越多,原来规划的道路就显得有点落后了,现在就逐步拓宽道路了,村民居住较集中的地方,还建了人行道,路灯、游乐场等也陆续在完善。
三、农民有改变现状的实际需求
一个农村发展得怎样,一方面得看当地的扶持政策有多少,另一方面,还得看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村集体经济发展很好的,可以看出当地村民有很强的创业精神、肯吃苦耐劳,为何浙江农村走在全国前列,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政策也难达到理想效果。现在不少地区效仿浙江模式发展农村,农民看到一些示范点,也有改变自我的欲望,合理引导,将这种需求激发出来,那么当地农村的发展会进入快车道。
四、城镇有反哺农村的趋势
以前,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分得很清楚,为了发展经济,城镇化成了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之下,城市建设的投入更多,农村的发展相对慢些。改革开放40多年,城镇化整体水平已经超过60%,少数地区达到70%,可以说城镇化比例已经发到了一个新阶段,城市GDP想要年增长10%很难了。从某种角度来看,如今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农村的经济建设也需要跟上,否则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五、资本市场有流入农村的迹象
一个地方能否发展起来,很大程度跟投入的建设资金有关,哪怕是先天条件不足,但只要有持续的资本投入,其发展水平往往不会低。就像我们县城的长水村,曾经是一个深山老林里的贫困村,引入多个大型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成了一个富裕村,家家户户开农家乐,省内外的游客也很多。在政策的引导下,如今资本市场也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分一杯羹,有了资本市场的助阵,发展农村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综上所述,五年后农村的面貌怎样,取决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质量,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勤劳的农民会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房子、车子都会有的,村集体经济也会越来越好,“三权分置”会让农村经济充满活力,农民的收入自然会提高。当然,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不能放弃,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