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拆迁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却都不养老,为什么?
2021-01-22 16:18  浏览:32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王老太房子拆迁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却都不赡养。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拆迁款分配不均,重男轻女。

站在王老太的角度,按照传统观念分配拆迁款,男多女少,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养儿防老,赡养老人主要靠儿子,儿子又能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所以给儿子的多,觉得天经地义。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为人家生儿育女,光耀门庭。但是又感念女儿为家庭做出的劳动和付出,希望自己老来在养老问题上,女儿能助一臂之力,给予帮忙和照顾。这么多钱,适当分给女儿一部分也合情合理。

二是新时代男女平等,拆迁款分配不均,女儿内心会有芥蒂。

女儿即使有看法,一般也说不出口,只能在心里,谁让咱是女儿又外嫁呢!如果没有拆迁一事,在养老问题上,女儿可能心甘情愿、无力不使。有了拆迁款,加之分配不均,心里总有些疙疙瘩瘩,在养老问题上会大打折扣。如果儿子分钱多,再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话,女儿会更加排斥和反弹。


三是儿子分得拆迁款多,却拒不赡养老人,问题多出在儿媳身上。

如果夫妻间儿子强势、大事能作主说了算,那么在对待养老问题上,一般会尽到主要责任和义务。但是对多数家庭来说,特别是年轻夫妻之间,却是老婆说了算,出现“妻管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拆迁款分给女儿多或少,儿媳都会有意见,而且会直接表露出来,以致拒绝赡养老人。个别年轻人自私自利、见钱眼开、贪得无厌,已经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原因出在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也与社会大环境和教育缺失有关。

笔者就接触过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事例,让人大跌眼镜。暂举两例:

1、某城区拆迁安置小区,有户人家分得四套安置楼,但只有一儿一女,其中女儿已出嫁附近村。父母主张给了儿子两套,给了女儿一套,自己老俩暂住一套,百年后也留给儿子。女儿感到欣慰,一家人也已装修入住。突然有天晚上,儿子酒后到女儿家揣门砸窗,强令妹妹一家搬出,惊动四邻。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村委出面帮助解决。谁都清楚,这是儿媳在作怪。父母还健壮时就发生这种情况,等到老来需要儿女赡养时,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可想而知。


2、有位退休老干部,月养老金过万,老伴已去世,需要儿女们(三儿一女)轮流照顾。为放心起见,老人把社保卡交女儿保管,并负责领取和支出。然后,一月一轮,轮到谁家谁负责老人的买菜做饭和生活起居,每月给这家6000元误工费,一月一结。这本来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可谁知其中一个儿子家又有意见,不仅生活照顾上不应心,还经常甩脸子给老人看。老人一气之下,儿子都不用了,干脆住进了女儿家。

老人的做法,可能对自己暂时有利,女儿也不会有意见。但平静是短暂的,这样做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最终会面临尴尬,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一旦老人病倒住院或过世怎么办?按照农村的传统习惯,老人遇大事或死后殡葬,主要靠儿子拿主意和操办。所以,老人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可能不仅给女儿带来窘境,给儿子留下是非,也给自己留下遗憾。


根据以上现实分析,遇上大额拆迁款或个人存款分配问题时,建议老人慎重对待,三思而后行。或自己掌握大部分、分给儿女小部分,或儿女平均分配,或男多女少等等,要根据个人家庭和子女的实际情况决定,最大限度地避免争议和矛盾纠纷出现,确保儿女和谐相处、家庭幸福。


发布人:bbef****    IP:183.195.7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