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只是为了养老?你也不看看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2021-01-22 15:26  浏览:78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2017年,95岁的杨振宁宣布放弃美国国籍,改回中国国籍,成为中科院院士。在消息被曝出之后,随即也是引来了很多国人的质疑和谩骂,因为多数人眼里,在这个时间选择回国不过是为了养老罢了。


当年同为留学美国的钱学森等人不顾艰难,冲破种种阻碍毅然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杨振宁不但没有回国,反而加入美国国籍,并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的荣誉。现在我国也已经强大,垂垂老矣年龄的他才回到中国,目的还不明显吗?

当然对于历史的事实我们也无法去反驳,人的一生也难免会有“污点”,但这并不能被作为自己的“有罪推断”。这么多年来,杨老虽身处美国,但也一直关注着祖国发展的动态。在美国的禁止前往大名单下,杨老更是顶着风险为我们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


在1945年,杨振宁有幸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学习,并很快取得了博士学位。在与另一位学者李政道的共同研究下,二者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同时也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如此高的学术成就也带动了他的政治地位,在1964年,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新中国于1949年10月成立,但中美之间的关系引来了极大的考验。特别是麦卡锡主义盛行之下,杨振宁更是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为了可以拉拢更多的伙伴,中美之间的关系向着融洽的方向发展。


到了1971年,美国也不再限制民众前往中国。杨振宁随即动身,这也引来了联邦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调查。在各种出言威胁下,杨振宁不为所动,每年坚持回国,并多次和我国的高层人士会面。

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下,杨振宁架起了中美之间的桥梁。双方对社会、政治、经济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彼此通过杨振宁交流传话,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宣扬我国的文化,帮助外国人更好地去了解中国。


除此之外,他还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倾尽了所有。根据我国所处的国情,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翻译一批国外的科研杂志,了解和学习国外的科研进度,这些谈话都深刻影响了我国后来的决策。

每次一回到中国,他都会抓紧时间进行演讲,和同学们交流。其中包括我国原子弹氢弹设计者邓稼先,都曾受到过他的指点和帮助。特别是在建造粒子加速器方面,杨振宁的建议也让我国及时止损,避免了财力的耗空。


在国家困难之际,杨振宁卖掉了他在美国的房子,还劝说美国金融大亨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大学捐。这么多年来,杨振宁累计为清华大学筹集20亿科研资金,帮助建立的一流物理实验室超过60所。试想,这要为我国造就多少科研人才?

这也仅仅是财力,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声望,劝说了大批的优秀学者前来研究发展。在他还没有回国时期,许多弟子也早已来到中国,帮助我国在物理专业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在自己加入中国国籍以来,先后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有专家表示,这最少令中国的研究进度向前推进了三十年。同时还动用人脉,推荐了一千多名中国青年学者去国外知名学府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这样的国际化大平台,甚至国家方面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目前按照国家的发展,杨振宁每年最少可以拥有百万的年薪,可他一分都没有拿过。在他和翁帆女士结婚之后,二人所有的存款近200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清华。他们没有去追求豪华生活,装修普通,陈设简单,没有一丝奢侈。


一直以来,杨振宁也一直都以中国认为豪,这么多年的贡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在我看来,人才不是全才,历史的发展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个道理。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我们要肯定其功否定其过,如果一叶障目陷入窠臼,这才是不明之举。


发布人:c8d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