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远在老家父母的心声,儿女长大在外,虽然相隔甚远,但是父母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思念,在当下这个节奏快速的社会,子女似乎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回家探望父母的机会和时间,然而即使是这仅有的时间,不少子女也不愿意回家。
有人想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有人想利用假期安排自己别的事,更是有的人害怕回家生活不适应所以不愿意回去,特别是有些出身农村家庭的年轻人,在外面大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后,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再也不愿意回去农村那个条件艰苦的家,着实令人寒心,这不应该是为人儿女应有的样子。
国庆假期刚过去没多久,农村的赵大爷夫妇感到这个节日过得最开心,逢人就说今年这个节日过得才像个样子,多少年了,一双女儿很少国庆会回家,今年终于在家待了五六天陪伴了自己,每次和村里人说到这话赵大爷都笑呵呵。
赵大爷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外地大城市工作,还没结婚,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以前遇到这种长假期的时候,一对女儿基本上要么是出去旅游,要么说和朋友介绍的男孩子见面,理由多种多样,总之就不乐意回农村老家。
老人每次听到女儿们回不来的消息都倍感失落,以为女儿们确实是有自己的事,做父母的还是应该体谅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然而在今年过年的时候,本来女儿们老早就想走了,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她们一直只能闷在家。
时间久了,女儿们就开始吐露心声表达不满了,她们告诉父母之所以自己不愿意回来就是农村老家没啥好玩的,最主要的是家里太破了,上厕所尤为尴尬和困难,到了夏天更是艰难,所以一想到回到家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心里也就不想回来了。
原来赵大爷家的厕所就是在地下埋个大缸,然后搭了一个简易的土坯房,铁皮的门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锈蚀不堪,上厕所的时候,下雨天容易打进雨水,夏天需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冬天的时候寒风又要从不断吹进来,这种简易的农村厕所在城里人看来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赵大爷的一对女儿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当外出到了外面的城市后,女儿们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农村老家的条件,尤其是厕所,过年的时候女儿们更是不断吐槽,抱怨以后再也不愿回来了,每次回家待几天都是受罪。
赵大爷听到女儿们的埋怨后,在女儿们上班和上学走后,他和老伴商量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将家里简单粉饰了一下,尤其是用砖混结构重新建了一个厕所,安装上了城里面的抽水马桶,搞完这一切之后,赵大爷兴冲冲地打电话告诉女儿们家里大变样了,绝对不会让她们再回来受罪了。
在过去的8天长假中,女儿们这次少了些许抱怨,这让赵大爷夫妇喜在心里,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赵大爷感到很高兴:“只要闺女们能回来在家待几天,我这心里就开心,人老了就图个儿女回家看看,她们喜欢什么我就尽量满足她们,为了让她们在家更安心,我准备过些日子在家装个宽带,有了网络,女儿们就更能在家住了。”
邻居街坊在夸赞赵大爷的细心和有心时,也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了让子女能一年之中在家多待上几天,无论做什么都在所不惜,子女仅有的陪伴就能让父母引以为豪,子女的舒心就是父母的安心。
有句话说人不能忘本,同时人也要有孝心和感恩之心,自己从小能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中长大成人,农村是生自己养自己的地方,虽然它的条件无法比得上城市,但也不能成为我们嫌弃农村的理由,更不能说在城市里面待了一段时间后,就彻底对农村老家各种挑剔和嫌弃,这不应该是农村孩子淳朴之心的表现。
再者,远在农村老家的父母,他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很单调,一年之中唯一的盼头就是数着日子企盼儿女回家的时候,好不容易熬到节假日,儿女一句不回来能让父母期待的心备受失落,反之,儿女表示愿意回家并在家待上几天的消息又能让父母开心得像个孩子,父母要得并不多,他们只是想在晚年的时候多希望子女能回来看看自己,仅此而已。
这对农村老年夫妇愿意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修缮农村老家,尤其是对厕所进行修缮,老人在感到开心的时候却令人感到一丝心酸,父母的爱永远都是如此的低沉和卑微,非要做出一定的动作才能让子女有所触动,父母愿意为了子女做出任何牺牲,子女却除了抱怨和不满,并不能及时体会到父母背后的爱意,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一种不对等的相处关系,为人子女感到的理所当然,背后其实饱含了多少父母的良苦用心。
有空还是常回家看看,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有家的地方,哪怕它的条件比不上城市,老家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向往。
你们愿意在节假日的时候回到条件简陋的老家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