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早点退休,实际上是多数中低收入人群,这也跟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目的一致。
1991年我国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养老模式,设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最初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各个地级行政区自行统筹,2020年才刚刚实现省级统筹。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以及退休以后年年增长的养老金方案,实际上总是照顾中低收入的人群。收入越低的人,越早退休性价比越高。
第一,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缩小了养老金差距。基础养老金,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而按照300%基数缴费,只能领取2%的社平工资。缴费基数是五倍,而养老金待遇只有2.5倍。
第二,养老金年年增加,大家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在明显缩小。每年养老金调整都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定额调整是人人增加相同钱数的养老金,不看养老金高低;挂钩调整中按缴费年限挂钩是根据缴费年限长短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相同缴费年限增加相同的钱数,不看养老金高低;倾斜调整重点是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照顾,一样不看养老金高低。通过这样的调整方式,相同情况下养老金较低人群增加的幅度更高一些,慢慢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就会缩小。
第三,早退休养老金能够早日回本。很多人参加养老保险是从付出和收获的角度,总希望能够早点收获养老金,能够多拿一些养老金。养老金并不是通过投资、收益角度来衡量养老待遇的,而注重的是社会效益。
退休后通过年年不断地增加养老金,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很快就能回本了。“占便宜”这种事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乐在其中的。毕竟晚退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缴纳了一辈子的养老保险,万一领取不到会非常遗憾。
第四,早退休并不耽误自己工作。收入水平越低,就业的灵活性越强。办理退休后,原则上我们会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劳动者依然可以继续找单位打工。一边继续挣工资收入,一边领取养老金,而且养老金还会年年增长。尤其是大龄人员,本身就业优势就不大,万一失业没有收入,真的也非常困难。一旦有了养老金,相当于多了一重保障,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相对而言,我国的退休制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一刀切问题,只有硬性条件下才能提前退休,比如说失去劳动能力、从事特殊工种满足相应年限等等;如果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想继续缴费都不可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就变为劳务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严格控制就业岗位的做法,一般在国外都是针对一些特定的工作岗位实施限制,比如说公务员等等。日本公务员准备把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不过60~65岁期间的工资待遇只有之前工资待遇的70%(工作时间也有所缩短)。
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更加弹性灵活的退休方案,这时候不仅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而且晚退多得也将是引导养老金待遇的一种重要方案。
相信未来通过国家不断优化退休养老制度,人们会有越来越多的退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