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有点歪,育儿非常正!(文|歪妈)
“养儿防老”作为一种传统思想,在某些老一辈家长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于是有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免有些“重男轻女”,却没想到有天自己可能会反受其害。
“养老去找你儿子,别找我”,33岁“大龄剩女”拒绝为母亲养老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名为“陶陶”的网友分享了这样的一段亲身经历。
陶陶出生在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中,父母都一心想要个男孩, 却没想到第一胎的陶陶是个女儿,而在生下陶陶的6年之后,夫妻俩终于得偿所愿,为陶陶生下了一个弟弟。
像很多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一样,陶陶从弟弟出生开始就背负了照顾他的使命,吃穿用度各个方面都要让着对方。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陶陶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每当陶陶提出反对意见时,还会招来父母的训斥乃至是责打,久而久之陶陶也就放弃了反抗,同时内心里不免对于父母有了不小的怨恨。
眨眼间30年过去,陶陶的事业有了些起色,也终于遇到了两情相悦的男朋友,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父母却愈发地过分了,先是将陶陶每个月的工资要去大部分,其后等到陶陶领着男朋友回到家以后,父母一见面就对其“狮子大开口”,讨要数十万元的彩礼,对陶陶口口声声地说弟弟的房子就指望她这些彩礼钱了。
而陶陶男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对于金额如此巨大的彩礼费用根本无能为力,在两家人多次商议无果以后,陶陶干脆一方面跟男朋友提出了分手,一方面自己也搬出了家里,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独居。
后来时间过去不到一年,陶陶的父亲因病去世,她的母亲为了儿子结婚将,老房子卖掉添钱给儿子买了新房子,却不曾想到儿子根本不领情,反而开始嫌弃起母亲来。最后无处可去之下,陶陶母亲想着求女儿收留自己,而陶陶看着求上门的母亲,只是冷冰冰地对她说道,“想养老去找你儿子,别找我!”将其拒之门外。
而陶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上传到网上后,网友们也是纷纷对她的做法表示理解,乃至是“拍手称快”,表达了对其的深深同情。
为了“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本着“养儿防老”的想法重男轻女的家长却仍不在少数,殊不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是像陶陶的母亲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方面重男轻女对于女儿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从小到大承受过多的委屈之后,女儿很难对父母有什么好的观感,自然也就不愿意担负起赡养他们的责任。
而另一方面家长重男轻女还很容易为儿子养成骄纵蛮横,不懂得感恩的性格,由于太过于自私,等其长大以后不愿意赡养父母也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所以如果家长想着养儿防老,在照顾子女时一味地偏向于儿子,深深地伤害到女儿,最后往往很难如愿以偿,将儿子和女儿与自己越推越远。
家长照顾孩子要公平公正,将一碗水端平
之所以会存在“养儿防老”,而非“养女防老”的说法,与我国早些年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然而如今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无论男女都可以在职场上取得高成就,嫁出去的女儿不再是“泼出去的水”,为家长养老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养儿才能防老的说法放到如今并不适用。
而我们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态度,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与自己血脉相连,并没有什么亲疏远近之分,理应得到父母同等分量的关心和照顾。
而且家长没必要强行让姐姐去迁就弟弟,虽然“长姐如母”,但是姐姐同样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一味地牺牲姐姐成全弟弟,恰恰是家长“重男轻女”思想最重要的体现,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歪妈总结: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本来是对亲子关系一种最好的诠释,然而对于某些重男轻女的家长来说,最后子女却未必能够真地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最后希望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表里如一做到公平公正,将来年老以后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今日话题:你对于陶陶的这种经历怎么看?
我是@歪妈,家有4岁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