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退休老人养老“新压力”:若不幸卧床失能,该倚靠子女还是机构?
2021-04-06 16:24  浏览:42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建个乡野小别墅,弄个自家的小农场,养鸡养鸭养狗养猫,种花种树种菜。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这仿佛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完美退休生活。


然而回到现实,人一生如草木春绿秋枯,如曦月东升西落,总要历经生老病死,若不幸染上病痛,甚至卧床失能如一个软弱无力的小婴儿,需要有人不间断的照顾,此时尊严亦难保,更别提理想中童话般的养老生活了,美好的愿景也只能仅仅在脑海中昙花一现罢了。


现如今,我国的失能失禁老人已高达4200万。若老人退休后不幸患病甚至卧床失能,到底该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千千万万个老人和子女肩膀上背负的巨大压力。




照护失能老人,远远没有大众所想象的“干苦力”那么简单。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多项本领:保姆、按摩师、护士等多项技能。此外,由于很多失能老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可能是迫于自己自卑、无能的心理压力,有一部分失能老人都有情绪不稳定、易怒、大喊大叫等表现,所以还需要照护者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最好是半个“心理疏导师”,能缓解老人不安焦躁的情绪。


江苏省南京市某家养老机构的护工赵阿姨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曾说:“我们这行又苦又累,还经常忍受老人情绪不稳定,摔打东西。有的老人半夜不睡觉,制造噪音,我们也整夜没法睡个安稳觉。而且我们这里薪资也不算低,按照照顾失能老人的标准来说,每个月保底也在5000以上,但是仍然很难招人,来工作的几乎没有年轻人,护理人员基本都以周边农村的阿姨居多。”


护理人员供不应求,且护理水平普遍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已是养老护理业的首要难题。




“您养我长大,我伴您到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父母沥尽心血将儿女抚养长大,若是父母失能,也该是子女尽返哺之恩的时候了。可也有谚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虽不能一概而论,但也足矣见得长期照护卧床老人的不易。24小时的不间断陪护,吃喝拉撒皆需要事无巨细地照料,先不说子女是否能在体力和心理上坚持,所耽误的工作和经济创收也不可忽视。长久面对枯萎的身体,日复一日地伴随在侧,身体煎熬,心理更是不堪重负。




那么,养老机构不尽如人意,子女护理又无法长久照护,失能老人就没有养老良策了吗?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未来,人工智能将不失为最实用的养老护理方法。实际上,人工智能现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便捷的人脸识别,省去了繁琐的各种验证;智能音响,轻唤一声各种音乐、天气预报随心听;只需点击题目就可以呈现解题思路和答案的学习机......


人工智能便捷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养老护理行业也不例外。


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打造智能养老新格局,通过高科技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护体问题。很多企业也深耕其中,愿为老人提高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打造全新护理方式,并且能够为政府分忧,减轻社会负担。


我是三恩智能科技,助力智慧养老的先行者,专注于智能排泄护理行业,关注我,带你领略更多健康/养老有趣讯息!


发布人:78ff****    IP:223.213.8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