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档真人秀节目,记录的是五位闺蜜,她们养老采取了抱团的方式。也就是五个人吃住在一起,可以一起出游娱乐,也可以一起互相照顾,而由此产生的费用,每个人平均负担。
而这个模式其实我们小区的三位老人也采用过,不过开始时过得确实很美好,可是也就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还是散伙了。我们来看看她们的故事吧!
小区的孟阿姨,黄阿姨,尹阿姨,她们三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孟阿姨来自东北,一个大大咧咧,说话很直爽的老太太。黄阿姨来自北京,一个有点精致,也很讲究礼节的老太太。尹阿姨来自陕西,一个会过日子,精打细算的老太太。
三位老太太能够认识也算缘分,天南海北的三个人因为都是来给儿女们看孩子,所以慢慢地就熟悉了。
她们把孙子女带大后,突然觉得很失落了。在儿女家一时成了闲人,就开始特别不习惯。
她们都想回自己老家,可是想想家里也没别人了,自己回去孤孤单单的也没意思。
后来三人也是听别人说,现在比较流行抱团养老,这样三人住一起,彼此都有个照应,也能给儿女们少添麻烦。三人一拍即合,马上就选好了房子租了下来。
开始时三人日子过得太舒心了,每天起床三人会一起去逛公园,锻炼完身体再一起去买菜,回家有人做饭,有人收拾房间。分工合作,不但减少了自己的负担,而且做着家务还能唠唠嗑,心情很舒畅。
等天气冷了,三老姐妹会一起去南方过冬,等天气热了,三老姐妹会一起去东北避暑。到谁的故乡,谁就尽地主之谊,提前联系好自己的亲戚准备好一切。
这种让人羡慕的生活以为能持续下去,可是坚持了两年多时间,矛盾就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首先,财务收支等互相猜忌,彼此开始不信任。
抱团养老初期大家都签了协议,对需要的费用做了约定。每人每月出两千元, 作为生活费,视情况再做变动,由孟阿姨负责管理账目。开始时大家缴纳都特别积极,彼此也都特别信任。
可是后来大家相处多了,就会有小摩擦,心里也就多多少少有了隔阂。对于支出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出得多,觉得的自己每个月用不了那么多钱。
有时候就会提出对账目,可是孟阿姨就觉得大家不信任她,自己辛辛苦苦管理账目,不落好不说还被质疑很委屈,所以后来就不愿意管理账目了。
其次,生活习惯不同,彼此互相忍耐了两年多,无法再忍耐下去。
三个人开始住一起时,彼此都会迁就对方一些。可是时间久了,也就恢复原样了。三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东北的孟阿姨快言快语,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喜欢一下解决问题。可是北京的黄阿姨性格比较温婉,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通常都是大家都准备好了,还要等她好久。
东北的孟阿姨喜欢热闹的生活,所以就经常请其他朋友来家里,可是陕西的尹阿姨喜欢清净,人多了心情会烦躁。再说朋友来了,免不了要招待一番,会过日子的尹阿姨觉得自己不划算。
三人的睡眠习惯也不同,东北的孟阿姨睡觉比较早,一般九点多钟就睡觉了。可是每次她都睡不好,因为北京的黄阿姨和陕西的尹阿姨是夜猫子,两人经常十一二点才睡,看电视的声音吵得孟阿姨经常失眠。
最后:各自经济实力不同,很多需要花钱的事情,达不成一致意见。
三人住一起有时候不单单就一个买菜的花销,遇到其他花钱账目时,三人因为观念想法不同,也因为各自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做出的决定也不同。
三人住的地方暖气不是太热,北京的黄阿姨是一个会享受的人,她觉得暖气不热就要找人清理,然后再多加几片暖气。可是这就涉及到增加了生活成本,为此其他两人就有不同意见。
东北的孟阿姨觉得自己工资少,承受能力也小,自己怕多花钱,再加上暖气太热对身体不好,自己又不怕冷所以觉得没必要。陕西的尹阿姨觉得北京的黄阿姨太矫情,温度差不多就行了,干嘛非得要多出那份钱。
写在最后:现在三位老人坚持了两年多时间,最后还是散伙了。起初很美好,最后一地鸡毛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三位阿姨的协议做得不完善。账目一个人管理,本身就会有猜忌,而且对于账目开支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公示办法,所以才造成了后期的误会。
其次,三位阿姨性格脾气差异大,在成团初期没有做好考察,总觉得年龄差不多,共同语言也会差不多,关系自然也不会差。等真正一起生活了,就会发现脾气性格不合,彼此朝夕相处就是一种煎熬。
最后,三人的经济实力不能太悬殊,北京的黄阿姨经济条件好,所以生活中处处都要过舒服精致的生活,但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孟阿姨尹阿姨就会有点力不从心,这也是一个矛盾点。
抱团养老初衷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要做细致,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不能头脑一热就开始抱团养老,否则也会像文中的阿姨一样,最后落得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