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就像一把残酷且锋利的刀,时刻在刺痛失独父母。失独的背后,是生命之无常,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在这个悼念亲人的节日,有100万白发人在祭奠黑发人,他们的故事、心声、选择,值得被更多的关注、倾听、理解。
1、TA们的故事,值得被关注
01
“我想听听我女儿的声音”
失独妈妈把女儿做成AI
那年,李杨(化名)的女儿因患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离世,年仅14岁。
女儿很喜欢旅游,但还没来得及好好看这个世界,就被无情的病魔夺走了生命。
为了弥补遗憾,李杨想着把女儿做成AI,然后带AI去女儿曾经想去的地方,去咖啡馆点一杯女儿爱喝的美式咖啡;去济州岛看海;去土耳其坐热气球看风景……
有反对的声音说:这样更难走出悲痛,认为遗忘才能放下。
但,“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铭记已故亲人。从墓碑、雕像、画像,到照片、录音、录像,这是人类试图留下已故亲人痕迹的进程,也是科技发展的成果。如果古代就有当今这般先进的技术,说不定我们还能有幸听到李白吟诗作对的原声;看看孔子教书育人的真实画面……
科技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人造心脏、人造子宫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如果科技能够治愈孤独,给予失独父母精神寄托,又有何不可?
02
60岁失独母亲再生育
成中国最高龄的产妇
2009年,59岁的盛海琳,作为一名医生,她为医学奉献了大半辈子,本可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作为一位妈妈,唯一的女儿结婚后,她本可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儿女婿在春节回老家过年期间,皆因煤气中毒意外身亡。
盛海琳因此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她曾求助亲友多生一个孩子,过继给自己养;汶川地震发生过去半年,她想领养失去双亲的孤儿,但都未能如愿。所有向外界的求助都失去希望后,她决定做试管婴儿。
作为医生,她深知其中的风险和难度。
为了恢复生育条件,她经过3个月的调养,每天打针、吃药;进行试管婴儿手术20天后,经历大出血;怀孕期间,她经历了高血压、尿酸高、肝腹水、全身浮肿等比常人高几倍的风险和折磨。
2010年,60岁的她迎来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有人指责这位母亲,认为大龄生子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行为。
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11年过去,盛海琳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上天带走她第一个女儿,又送给她一对小天使。
对于大龄失独父母来说,再生育虽然迎来了希望,但这过程面临巨大的挑战,离不开自身身体条件、经济能力的支持。
03
8岁女儿去世后
父亲为陪伴女儿到墓园工作
顾某成为失独父亲后,用旁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思念。
顾某的女儿在5岁那年,被查出癌症。治了3年,顾某一家不仅倾家荡产,卖掉房子车子,还欠了一身外债。尽管如此,还是没能将女儿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2020年,年仅8岁的女儿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孩子出生到去世,他们从来没离开过孩子。顾某担心女儿孤单害怕,于是做了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去墓园工作,只为离女儿近一点。
有人说这是畸形的父爱,只会让生者越陷越深。
但顾某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然后把对孩子的感情寄托在工作上,用心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失去至亲的人走出悲痛,找到生活的意义。
2、失独父母到底有多难?
第一难:养老难
对于失独父母来说,将来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养老?
入住养老院是他们进入晚年的无奈之举,但有些失独老人却因为无人签字担保,被养老院拒之门外。
潘妙良,曾是清华大学教授,儿子是医生,这是家庭的骄傲。潘妙良夫妇80多岁高龄时,唯一的儿子在筹备婚礼过程中,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整个家庭瞬间陷入深渊。
儿子离世后,年事已高的潘妙良夫妇想着去养老院度过余生。但却被养老院拒之门外,原因是入住养老院需要“子女签字担保”,对于失去唯一孩子的老人来说,又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签字担保?
而社会福利院一般只接收“三无老人”,即“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配偶的老人”,真的是要一无所有,才能符合入住条件。
对于失独老人来说,哪怕顺利入住养老院,也难免备受精神上的煎熬。某养老院负责人说:“我们曾接收过一位失独老人,看着人家都有子女探望,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住了不到半年就主动搬出了养老院。"
第二难:经济难
若独生子女因重病离开,父母给孩子治病期间,就已经倾尽所有,甚至背负一身债务,最后难免面临人财两空的痛。
有的父母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甚至因为哀伤成疾,无法继续工作,导致收入中断,陷入生活困境,进一步加剧未来的生活、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的压力。
第三难:“走出悲痛”难
曾有调查研究研究了1084位失独者,发现失独时间10年以下:
处在极度痛苦、难以摆脱的失独者占比51.1%;
接受现实,仍有隐痛的占比33.5%;
基本摆脱痛苦并回归正常生活的只有12.8%。
失独时间在10年及以上:
处于极度痛苦,难以摆脱的占比33.52%;
接受现实,仍有隐痛的占比39.7%;
基本摆脱并回归正常生活的占比24.15%。
失独的痛,具有长期持续性。哪怕是随着失独时间的延长,已经走出极度悲痛阶段,但大部分失独者心中仍有摸不去的隐痛。
失独父母的养老、经济负担、心理健康等问题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扶持,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
3、作为独生子女,我们能做什么?
有数据显示,我国独生子女人数从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即便2016年开放二胎,独生子女人数并未减少,依旧一路增长。预计到2050年,中国独生子女人数将超过3亿。
随着独生子女基数的增加,一个家庭面临失独的风险便在无形中被放大。
据统计,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并以每年还会新增7.6万个。
更有统计显示:父母在独生子女25岁之前“失独”的概率,大约是在4%左右,而如果将时间拉长到父母一生来看,则丧失独生子女的概率大约在10%左右。10个家庭,就有1个失独。
失独的主要原因,一是意外,二是疾病。意外和疾病都无法预测,也难以避免。
作为独生子女,很多人说不敢病,不敢死,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唯一,我们要努力不让自己的家庭成为那10个家庭之一。
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保护好自己,爱惜身体,重视健康。
其次,努力攒钱;攒房子;攒保险,除了给父母配置好保障,更要给自己买保意外/身故的保险,受益人写父母;给自己买保大病的保险,避免父母面临人财两空的痛。
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保障和希望就是孩子,孩子在,希望在,保障在。
万一孩子不在了,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保障和爱,也算是孩子留给父母最后的一丝安慰。
失独很痛!愿每位失独父母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资料来源】
1. “失独”家庭遭养老难题:养老院进不去住不起.http://news.sohu.com/20130221/n366635803.shtml
2.失独者走出哀伤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1084位失独者的调查http://www.doc88.com/p-2317338628467.html
3.2018年中国人口数量、总人口预测、独生子女人数及失独家庭数量统计分析【图】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1801/608787.html
4.冯学荣:未来或将有10%的独生家庭“失独”.https://business.sohu.com/20151222/n432153598.shtml
-END-
我是蜗牛君,让你买对保险少花冤枉钱。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支持。
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可以关注公号【蜗牛保险经纪】or【Dr大萌萌】留言,我会以多年来为百万家庭服务的经验给你建议。
买保险前,看看以下文章,避免掉坑~
推荐阅读:
一、产品榜单:网红重疾方案来袭,看完再买不纠结,少花冤枉钱!
二、理赔案例:买保险4个月,买50万顺利获赔80万!怎么做到的?
三、防坑攻略:2020百万医疗险赔付率出炉!赔付率越高越好?搞错就亏大了!
四、社保手册:当心!医保新规5月1日起实施,再这样用医保卡,小心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