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安徽在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1172万人,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安徽省政协委员、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定新建议,我省要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培育消费新动能、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人消费市场
“目前我省老龄产业整体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许多从事老年产业的企业是从房地产、家政、医疗等行业转型而来。” 陈定新坦言,企业缺乏设计老年产品、提供老年服务的专业经验,优质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供给总体不足、质量不高;部分老年人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技术老化、适应能力有限等短板,消费时容易上当受骗,老年人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抑制了消费意愿;是银发经济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紧缺等方面的不足。我省要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培育消费新动能、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如何发展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对此,陈定新建议,加快老年群体产品设计,开发适老生活消费市场。我省要立足长三角区域老年人群体,全面掌握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老龄人口生活需求,从老年人实际出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加快老年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更多个性价适宜、安全可靠的高质量老年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人消费市场。
应用新科技技术,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生产一批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实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加快建立区域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推动全省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资源有效衔接,信息共享;打造健康养老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支持研发老年人智能检测、看护设备,开发情感陪护等智能产品,加快完善安全风险监控和及时警报方面的功能。
树立“积极老龄化”思维,盘活“银发人才”资源
安徽是长三角区域腹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开发高质量康养旅游产品的优越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银发产业融合发展。”陈定新建议,依托池州生态环境,水土含硒量大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长寿特色,打造康养产业;依托庐江汤池、巢湖半汤、岳西等地温泉资源,发展温泉+特色银发产业;依托亳州全国著名的中药村种植销售基地发展中药养生健康产业;依托皖南山区、大别山原生态休闲旅游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等优势,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
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陈定新建议,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街道社区、媒体、广告等渠道做好宣传告知,帮助老年人提高辨别能力。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整治老年消费环境,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对涉嫌虚假宣传和欺诈老年人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要鼓励大学、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培养更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
陈定新认为,各级政府要关注老年人力资源发掘和利用,积极看待、高度重视老年人,鼓励支持身体健康、有技术专长和创业意愿的老年人参与我省经济发展、文化生活、公众事务和公益活动。建立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专业人才信息库,完善适合老龄劳动力的就业保障和服务培训体系,积极开发更多适合老龄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增加他们参与灵活就业的机会,让更多老龄劳动力实现再就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刘旸 徐琪琪 余康生
编辑: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