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粪提 审丨易桉
导读:房地产行业的居住属性一直在反复强调,房住不炒是大方针。但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近几年仍在上涨。背后原因和棚改货币化安置有关。但是这项政策马上要被改变。经过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相关文件表示:2020年是“棚改”的“收尾之年”。这也意味着,2020年之后,“棚改”可能就要慢慢消失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数轮的狂飙突进后,这个行业已经被“房住不炒”的大政策牢牢地捆绑住。虽然大方向已经十分明确,但是在一些远离视线焦点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却还在上涨通道内。真的是因为一、二线城市买房无望的人,需求外溢么?
三、四线城市房价按不住?
三四线城市既无法承接一、二线城市的外溢需求,同时那里也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但为什么在近些年对房地产业银根紧缩的强力控制下,广大三四线城市仍然能逆势而上呢?
这背后逃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棚改货币化安置。简单来说,以往做城市在做老旧城区改造的时候,通常会以房换房,按照拆除的面积,给予业主相匹配的新房子。但是从五年前开始,国家的政策开始转向了,拆旧不在给房子,而是直接给钱。
当时此项政策的制定有深层原因,就是三、四线政府也能依靠土地获得财政收入。因为只有百姓有钱了才创造需求,开发商买地才能卖得出去。这既能推进旧城区改造,又能拉动新城购房需求,政府还能获得土地收入,真是一举三得。但是,深入思考会发现一个问题,这种三、四线被创造出来的需求,是可以持续的、真正需求吗?
老房将原地改造
眼下,货币化棚改已经走到了尽头。三、四线城市房价备受关注,放眼全国,如果城市房价涨幅在50%都算温和。但大量货币被印出,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系统性风险。
因此,最近国家叫停货币化棚改政策后,制定了将原有的“拆”字诀,变成“改”字诀。也就是说老房子将优先进行原地改造。这方面一些一线城市,比如北京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一些老旧小区,除了进行常规的保温外立面改造,还加装电梯,极大提升了原有价值。
这对于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将是重大利好。以往一些楼龄较长的老房子,在城市中往往是价值低洼地带,一些资金有限的初次购房者,往往瞄准此类住房。如果实施类似加装电梯的改造,房子价值将至少能增加30%。也将改善这些老房居民的生活质量。
根据国家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仅仅过去两年,投入到老房原地改造的资金就超过了千亿元,而受惠的老百姓也有一千余万人。
“旧改”到2025年之前,全国要完成17万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随着该项政策的继续推进,有专家分析,中国将有不同产业因此受益,比如电梯制造、建筑保温材料等,甚至居家养老服务业也将迎来春天,未来5年旧改可撬动的投资总额可能达到4万亿。
(版权说明:本文由大时代资讯V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来源:新华网、中国日报网)